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同心战“疫”,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鼓舞斗志、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党委宣传部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主题征文活动。征文活动通知发布以来,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踊跃投稿,涌现出了一批鲜活、生动、感人、厚重的优秀作品,用不同的视角和形式讲述一线故事,抒发真挚情感,讴歌无私大爱,传递必胜信心。现择优刊发部分作品与师生共赏,以此激励大家众志成城铆足一股劲、担当作为扛起一面旗、团结奋战凝聚一条心,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积极贡献。
二胎妈妈变女主播 智战网上教学
信息管理学院教师 金燕
2月10日,本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但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老师和同学们返校的脚步。停课不停学,开展在线教学势在必行。早在既定开学日期到来之前,老师们就已经根据学校和学院的部署准备直播课所需的硬件,熟悉直播软件。但始料未及的是,一个个困难接踵而至。
——没有教材怎么办?
教材!教材!没有教材!学生们没有教材!众人拾柴火焰高啊!听说我要上直播课,以前毕业在图书馆工作的学生立即通过教材支持渠道给我发来了电子教材,让我转发给学弟学妹们。又解决一个直播路上的拦路虎。
——没有麦怎么办?
从接到在线教学的任务起,我就开始考虑怎么调配家中的现有资源。作为专职教师,我和孩子爸爸要当“网络主播”,而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里的大宝要当“观众”上他的直播课。怎么办?IPAD分配给大宝使用,笔记本电脑分配给孩子爸爸用,而我用来直播的台式机没有配备麦克风,无法满足直播的硬件要求。快递尚未复工,平时今日下单明日到手的京东网购这条路也行不通。怎么办?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得已在同事群里发布了求助信息,得到众多热心解答。但试了大家提供的方法,都铩羽而归。最黑暗的时刻突然来了光明。教研室的年轻老师说家里有一个孩子电子琴上的麦,可以借我试一试。死马当作活马医,我决定试一试。非常时期,我俩约好时间,戴上口罩、帽子、眼镜、一次性手套全副武装地接头去。拿回来一试,天哪,竟然可以用!终于解决了直播的硬件问题。
硬件凑齐、软件安装到位,在与教研室老师们、雨课堂的客服多次沟通交流实测后,终于熟悉了直播的操作流程。
——没人帮忙带二宝怎么办?
直播遇到的难题远不止这些。去年10月份,刚刚荣升二胎妈妈的我,为了不耽误春季学期的工作,整个寒假都在想办法物色阿姨帮忙带孩子。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切都被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改变了。为减少人员流动可能带来的疫情传播,全国人民都在响应“宅在家中过大年”,能来搭把手的姥姥姥爷困在了同在郑州的舅舅家,物色的阿姨困在了老家。家中两个熊孩子,两个网络主播,又如何保障直播课的顺利进行?好在我和孩子爸上课时间不冲突,那就意味着还能有一个人在另一人直播时充当“维稳大使”的角色。但爸爸不是超人,妈妈也不是万能的,不知道直播时两个熊孩子会表现如何。
——直播遇到意外怎么办?
难题一个接一个地被解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的,等风来,等网络那一端你们的到来。
终于,忐忑着,期待着,上课的时间到了。提前半小时坐在电脑前,把头一天调试好的设备再测试一遍。没想到的是,虽已做好万般准备,却仍是意外频发。网络卡顿、直播软件登录不上、没有声音,生生把一个有15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急得满头大汗。还好做了充分的应急预案,立马转战另一个直播软件。终于,听到了网络那端学生们清澈的“老师好”的声音。坐下来,稳稳神,开始直播啦。
一转眼,我这个网络主播已经克服了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顺利地上了四周的直播课了。直播过程中,时不时,隔壁房间传来大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读书声,也偶尔传来四个月大的二宝“哇哇”的哭声和爸爸低沉而窘迫的哄宝宝的歌声。这一首由在线教学指挥的奏鸣曲竟然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和谐之美。
如今,老师和学生们都逐渐适应了“停课不停学”期间各自的角色,主播和观众各司其职、齐心协力直面疫情。为人师者,认真备课和授课;为人学生者,认真听课和学习。疫情虽然近在身边,但它阻挡不了我们的事业和学业。只是,大家心底都有个期望:疫情快一点再快一点过去,让我们早日回到心心念、繁花盛开的校园。
爱在春天里
——三附院抗疫一线群英谱
三附院 史艳香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院领导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全院干部职工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以扎实的作风主动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坚决赢得这场阻击战的最后胜利。而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英勇奋战在医院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群体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誓言,在这个充满爱和希望的春天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生命之歌。
发热门诊:以责任使命筑牢防线,他们是坚守一线最可爱的人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即是战袍。2020年1月16日,医院接到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打响了。按照医院的统筹安排部署,急诊科主任、发热门诊负责人张冬梅、护士长毛洁临危受命,开始紧张筹备发热门诊的扩建工作。疫情面前,医护人员并非无所畏惧,但责任和使命让他们选择了逆行。他们主动请缨,踊跃报名。一夜之间,发热门诊重新组队完毕,大家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你为什么来呢?”“因为单身,万一被隔离了,没啥可顾虑的……”
“你呢,王老师?”“我的儿子大一些了,不用照顾,他支持我来照顾比他更小的弟弟妹妹!”
“护士长呢?”“当时脑中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我要来,报完名才想起来我还有两个小儿子,但不后悔!”
“主任呢?”“我是急诊科主任,义不容辞,应该冲到前面!”……
这是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第一次下班后,共同聊的第一个话题。发热门诊就像一个临时小医院,工作人员来自医院各科室,为防止突发事件,在张冬梅主任和毛洁护士长的带领下,发热门诊的全体人员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保持手机24小时通畅,随叫随到。
随着疫情不断变化,发热门诊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一场又一场的紧急会议,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落实。科室全体人员积极备战,调集人员、组建工作小组、分配任务,大家各司其职,向疫情宣战。医疗组、护理组、预检分诊组、消杀组、物资组、信息组、后勤保障组一应俱全;调整布局、改造空间、准备抢救物资、设立标识、分区管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协调药房、检验科、放射科集中工作;建立工作流程、模拟演练、培训不断更新的诊治方案,建立工作群、会诊疑似病人……很快,发热门诊工作从开始的忙乱无序短时间内变得井然有序。
“您从哪里来?”预检分诊处,这个位置看似简单,却责任重大。这里的医务人员每天都需要仔细询问每一位就诊者和家属,同一个问题要问几十遍甚至上百遍。认真登记、排队候诊、维持秩序、健康宣教、时时上报,每一项工作都认认真真完成。天气寒冷,有时冻得瑟瑟发抖,但是为了患者的健康,他们时刻坚守在岗位上,一刻也没有放松。
面对病毒,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面对危险,他们承担起了应该承担的责任。当遇到第一例疑似就诊者时,他们沉着冷静,分工明确,穿着厚重的防护服,24小时守护留观患儿。当脱下防护服时,他们汗湿的衣服,脸上的勒痕,让人心疼。当疑似就诊者转至定点医院后,消毒组的工作人员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严格做好终末消毒,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个环节。而在这批医护人员中,一部分是90后,他们已经能够成为社会的栋梁、人民的依靠、患者信任的医务工作者。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经验的医务工作者,每一次传染病流行,张冬梅主任都从未缺席过战斗,SARS、手足口病、流感的战役中都有她的身影。这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虽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坚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脚步克难攻坚,奋力前行。在疫情初期,随着全国确诊病人的不断增多和防护物资的紧缺,医护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时,张冬梅主任给予大家很多鼓励:“请大家放心!医院会全力支持我们,保障患者和我们的安全。我们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不能有任何一个人倒下!”简短的话语化解了大家心中的疑虑,给了大家温暖与力量。更令人敬佩的是,面对急剧发展的疫情,张冬梅选择毅然冲向医院的抗疫一线——发热门诊。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不让亲人挂念,春节前夕,她仅仅简单地告诉年迈的父母,“爸、妈,我过年值班,今年不回老家了……”随着疫情的加重,老人渐渐猜出她也许就在做着疫情防控工作,否则她就会像往常一样常常打电话回家。老人家担心她不讲实情,偷偷地电话给她爱人“她没事吧?让她注意安全!”在张冬梅的心中,关键时刻,冲在前面,守护生命,是医护人员的使命和担当。
“毛老师,您能不能歇一会儿?”“等疫情过去了就好好歇歇,现在发热门诊是重中之重,咱们不能大意,要坚持到底……”这是发热门诊护士长毛洁和同事之间经常的对话。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接到任务后,她没有和家人商量,就义无反顾地来到发热门诊。每天步履匆匆,像“陀螺”一样,纸笔不离手,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问题,待解决的、已解决的、需要完善的、需要培训的、需要联系的部门,甚至发热门诊要送多少饭,每天每个班次需要多少口罩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搬东西、布置格局、打扫卫生,无一不干,只为在这个特殊时期,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让他们健康平安。
坚守在郑大三附院抗疫一线岗位上的,除了医务人员,还有默默无闻的保洁人员。刘师傅年近花甲,在医院已工作将近10年,操着一口四川口音的他,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请缨,一个人包揽了发热门诊的日常打扫工作,随叫随到。发热门诊只有他一位保洁,所以他要24小时待在这里,随时打扫卫生,保持科室的清洁。不能回家,他就住到楼梯旁的房间里,喊他就能听得到,有时候累了,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他总说自己的工作微不足道,但是他的默默无闻,他的辛勤付出,让发热门诊多了一位“勇士”。
留观病区:以细心耐心守护儿童健康,他们彰显医院速度与力量
随着逐步复工复产,人们生活秩序逐渐恢复,人员流动增加,给疫情防控工作增加了新的压力。为了应对疫情的不断变化,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研究决定,设立独立的发热留观病区,用于专门收治不能完全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毒性肺炎患儿。
很快,在院领导、医务部、护理部、感控办、后勤以及儿内科等的支持下,在科室主任杨玉霞和护士长骆雅坤的带领下,全体人员齐心协力,迅速将原有的蓓蕾楼二楼改造成发热留观病区。从原有病人的分流转科,到调整老病区为留观病区,设立污染区、缓冲区及清洁区,再到备齐基本医护防护物资和科室基本运转所需相关物品,再到收治第一个新病人,仅仅用了不到24小时。这速度,属于郑大三附院!
成立留观病房后,为了迎接随时可能到来的疑似患者,应急病区全体医护人员认真学习隔离衣、防护服的穿脱流程以及留观病区的消毒规范、疑似患儿收治流程、新冠病毒核酸拭子如何标准采集等疫情防控知识,确保疑似患儿来院后,院内感染防控、治疗能够做到万无一失,守护患儿的健康。
疫情防控期间,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杨玉霞主任、骆雅坤护士长扎根到病房,几乎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她们不仅要制定科室流程、加强科室管理,还要参加防控培训及演练,参与新病区仪器设备的申请、调配、搬运、安装以及危重患儿的护理、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事事巨细,一丝不苟。
在儿童发热留观病区工作的大都是女性,更多的是妈妈。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想到家中的亲人,他们也会害怕,怕无法见证孩子的成长,怕无法赡养父母的晚年,最怕会把病毒带回家。很多时候,回家看到奔跑过来张开双臂的孩子,很想直接抱抱他们,可是身为医护人员却不能,而是要更加的小心翼翼。
到了下班时间,护士胡薇接到一个电话:“喂,妈,我现在还不能下班!我还要再检查检查库房,看看大家还缺什么东西,孩子你先喂点米粉吧,等晚上回去了再喝奶!”作为总务护士的她是一名妈妈,为了确保病区顺利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儿,她每天加班加点查漏补缺,顾不上嗷嗷待哺的婴儿。
“谢谢阿姨,我们今天出院了!”看着解除留观的孩子们一个个带着温暖的笑容出院,他们心里由衷地高兴。作为妇幼人,他们用细心、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守护着孩子们,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疫情虽然来势汹汹,然而医护人员用无数感人的画面连缀成众志成城的长卷,温暖了寒冬,成就了心中“走过冬天便是春”的那份笃定。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他们冲锋陷阵,展现了义无反顾、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他们众志成城,奋力战“疫”,形成全院上下一盘棋的磅礴力量。这些新时代出彩的妇幼人,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勇担医者使命,不负重托,充分展现了妇幼精神、妇幼力量、妇幼风采!坚信,我们一定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赢得这场阻击战的最后胜利!
致新型冠状病毒
文学院退休教师 刘福智
你有着冠状的华丽
却是一种冠冕堂皇的瘟疫
你有着渺小的身段
却是人类穷凶极恶的死敌
你这可恶的鬼蜮
在看不见的地方酝酿毒计
你这凶残的杀手
在想不到的地方发动偷袭
你锋锐的獠牙
吞噬猝不及防的患者的性命
你尖利的魔爪
伸向奋不顾身的医生的身躯
在这本应是欢声笑语的日子
我们却不能畅快地呼吸
在这本应是走南闯北的时节
我们却不能自由地游历
在这原本美好的春天
你 撒播着死亡和恐惧
然而 然而
这是21世纪的中国
这是中国的21世纪
当年那场大地震
也未曾迟滞我们的步履
当年那场大洪水
也未尝冲决我们的毅力
今天 你——
也休想 扑灭我们
冲天的豪气
于是
白衣天使的兵团
对抗疫情的物资
从天空
从陆地
开赴大武汉
开赴伟大阻击战的
前沿阵地
看 我们的总书记
那焦灼而忧虑的目光
使我深深理解了
“患难与共”是什么含义
听 我们的总理
那坚定而有力的话语
使我深深体会到
“众志成城”是什么道理
大江南北 奋起抗击
长城内外 群策群力
这 使全世界领悟到
中国式的 雷厉风行
中国式的 勃勃生机
中国式的 万众一心
中国式的 所向披靡
当然
我们不会错过
花影婆娑
我们不会错过
花香四溢
蓝天上的鸽哨
依然优雅地徘徊
大地上的溪流
依然喧哗着笑语
啊 地球仍在转动啊
生活仍在继续
你呀你
你不过是个卑鄙的阴谋家
身披黑衣
你不过是个可恶的刽子手
满脸杀气
而我
我们
我们中华民族
高高举起鞭子
鞭挞 瘟疫
鞭挞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