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征文选登(三)
日期: 2019-09-24 信息来源: 点击数: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现伟大祖国在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郑大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校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作品征集活动。自作品征集通知发布之日起,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题,以“我和我的祖国”关系为视角,用小切口反映大背景,以小故事反映大时代,通过个人经历以及所观所感,生动展现70年来祖国的发展变化以及内心深沉的爱国之情。现择优刊发部分文章与师生共赏,也希望能“抛玉引玉”,激励大家踊跃投稿,将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旋律唱得更高昂更响亮,以激励大家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积极投身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以一流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献礼。

三代人的求学路

新闻与传播学院 董泽军

还记得小时候,我跟着外婆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住在一间简朴的平房里,房外的土路坑坑洼洼的,每到雨天便泥泞不堪。傍晚放学回家,一进院子,我便将书包一撂,找邻家的小伙伴玩起了捉迷藏。而外婆总是捧着我的书包,靠在院子里那张褪色的木椅上,静静地等我回来,向我一遍遍地讲她的故事……

也许是我当时在上小学的缘故吧,外婆最爱和我讲的,也是她小时候念书时的故事。她总是向我讲她当年要学哪些功课,讲她在班里怎么考了第一名,讲她那几个要好的小伙伴,讲她如何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这些故事被重复着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有时候听着听着,我就睡着了,外婆便会把书包放下,把我抱在怀里。傍晚的院子很凉爽,风静静地吹着,树叶慢慢地晃着,时间就这么悄悄地流过。

我的外婆出生于1955年的一个南方小县城,她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比自己的姐姐小了整整十八岁。年迈的父母无力抚养这个“迟到”的孩子。他们惊异地发现,尽管距离这个小女儿长大成人还有很多年,但自己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老了下去。就这样,抚养外婆的重担落在她姐姐的肩上。可姐姐终究不是妈妈,终有一天,她也会组建家庭,成为自己孩子的母亲。这样的一天很快就来了,我的外婆也在与自己外甥外甥女的“争宠”中被排到了最后一位。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在填饱肚子都成为难题的情况下,教育成为一种奢望。尽管外婆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家里的经济状况甚至无法支持她读完小学。在那个年代,上学不仅仅意味着需要支付一笔难以承受的学费,更意味着在少了一个劳动力的同时,家里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就这样,我的外婆在她小学三年级那年退学。背起那个用多余布料拼成的书包,外婆含泪告别了学校;回到家里,她不得不终日与柴米油盐为伴。没能读完小学,这成为外婆年少时最大的遗憾。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也一天天长大。上初中时,我回到了父母身边,跟着他们住进了楼房。小区里的石头路踩上去就给人踏实的感觉,只是雨天路上的积水偶尔会沾湿我的凉鞋。初中的我和小时候一样爱听故事,只是那个讲故事的人,从外婆变成了母亲。

我的母亲出生于1976年。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外公外婆对她寄予厚望。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在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后,城市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伴随着商业一起繁荣的,是以学校为代表的公共事业。就城里如今的中小学而言,有将近一半都建造于那个年代。在这样的环境下,母亲顺利地读完了离家不远的小学、初中,又考入了重点高中。好事多磨,母亲家住在城北,而那所重点高中却坐落在城市最南端。为了按时上课,她不得不每天早上不到五点就起床,一路骑自行车穿过几乎整座城市。而这一骑,就是三年。三年过去,本就破旧的自行车更是锈迹斑斑,那张早已被磨坏的自行车座也不知被缝缝补补了多少遍。好不容易骑到学校,学习环境同样艰难:英语老师教的是“哑巴英语”,只知道让同学们一味地做题;学校无法提供足够的教材,有时甚至需要三四名学生共用一册课本,而这册课本还是前几届留下来的……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母亲依然勤学苦读,最终考上了省城的警察学校,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她的求学之路,也在这里画上了句号。

初中毕业后,我随父母搬入了新家。小区里铺上了柏油路,并配上新建的排水系统,我再没见过雨天路上大片大片的积水。这条柏油路一直延伸到小区外,沿着它一直走,只需十分钟就可以到达校园。高中学业繁忙,和家人聊天的机会寥寥,那些父辈们当年求学的故事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离我的生活越来越远。与此同时,属于我自己的求学故事,正在悄悄上演。

作为千禧一代,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我的求学之路并没遭遇什么困难。与母亲不同,我们上课用的都是人手一份崭新的课本,老师也特别专业敬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中学英语老师。当时的我英语底子薄,尤其不擅长口语。每次口语课,我的舌头都跟打了结似的,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但老师总会在课后留下来,一遍遍地教我,教我从最简单的音标开始学习,教我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教我勇敢地读出每一个单词和句子。最终,我在高中的英语口语考试中获得了“A”的成绩。不仅如此,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愈发完善。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间,学校里的水泥操场变成了塑胶操场,老旧到每次打开都给人摇摇欲坠之感的电扇换成了空调,几乎每一间教室都装上了新媒体设备……就拿粉笔这个小物件来说吧,小时候我个子矮,一般都坐在教室的前两排,因此吃了不少粉笔灰。升上初中后,每个班级都配上了电子黑板,老师只需要用一根触屏笔就可以省下无数盒粉笔,同学们也不必担心会将漫天飞舞的粉尘吸入口中。

切身经历的同时,我还看到,祖国教育事业的逐渐改善体现在很多方面。1986年,国家推出的《义务教育法》,首次将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上学成为“天经地义”之事,接受教育成为一项共识,上学成为每个孩子都享有的权利,不再有人因不能上学而苦恼。进入新世纪后,市里的小学、中学数量不断增加,教育部门也进一步细化了学区的划分。如今,只要在学区范围内读书,孩子们几乎都可以步行上下学,就算是那些稍偏僻的学校,也都有公交车可以直达。不仅如此,孩子们享受了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各种兴趣班也应运而生。课余,无论是书法绘画,乐器演奏、舞蹈武术,还是计算机编程、主持表演……只要孩子感兴趣,家长都会全力支持,如其所愿。教育的普及逐渐成为过去式,如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正在成为当下的主要命题。

高中毕业后,我考取了郑州大学。家乡与学校之间,近两千公里的漫长距离,高铁只需六个小时即可抵达。还记得外婆被迫中断的求学之路,还记得母亲每天骑行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高中的辛酸,相比之下如今的生活好得太多。每次返校,站在家乡的站台上,望着一辆辆驶向前方的高铁,我也暗自下定决心:自己的求学之路,也将一路延伸到更远的明天……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一个普通家庭三代人求学路的变迁,正是7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教育强国梦逐渐实现的缩影,是70年来伟大祖国沧海桑田、日新月异发展的缩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步伐。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一定牢记嘱托,不忘使命,不断学习知识、革新思想、塑造灵魂,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371-67781030

公共邮箱:xuan@zzu.edu.cn

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大道100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学习强国

郑州大学报

抖音

快手

所有版权©郑州大学  All Rights Peserved.  豫ICP备05002440号-1 豫公网安备41019702002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