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编者按
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之后又一篇纲领性文献。我校党委高度重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号召全校教职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现陆续选登“坚持立德树人、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有关话题讨论,以此凝聚全校师生力量,立足岗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着力培养一流人才,为加快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
扎根教学科研一线 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 左其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面对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高校教师应在理念上革新、思维上谋新、方法上创新,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一、扎根教学科研一线,坚守立德树人使命
(一)不忘初心,扎根教学科研一线。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时刻牢记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素养,立足本职工作,胸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以德立教、以身示教,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在国家对创新驱动力要求持续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下,要刻苦钻研现代科学技术,积极投身祖国的科技创新事业,为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立德树人,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要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生涯中的根本任务,从青年教师到教授,都要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优良品行,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更新观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课程内容更新、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改革等方式,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不断改进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一流科技人才,为社会、国家培养有担当、有理想的新时代人才;注重教育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涵养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二)因材施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掘学生不同的优势潜能;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课堂讨论和课下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掌握专业领域人才需求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着重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三、助力一流大学建设,践行科教兴国战略
(一)团结协作,助力一流大学建设。积极参与学校的培养计划制定、学科结构调整、专业设置等工作,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系统推进课程教材建设;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主办专业发展论坛、创建学科网站及学术交流群,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推动学科快速融合发展,奋力推进学校一流大学建设。
(二)创新发展,践行科教兴国战略。顺应新时代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好教师这一关键主体作用,将科研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将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推进,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给课堂以温度 赋知识以生命 努力构建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教师 李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医学既是科学和技术,又是人学和仁术。如何将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医学固有的人文素质教育融合起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新形势下医学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在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中,医学专业要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让课程思政成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行为,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大思政教育体系。
一、正确把握课程思政的价值核心与实现路径,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引导价值追求和学术精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价值引导的内涵包括责任、担当、爱国和爱校;学术精神引导则包括兴趣、视野、勤奋、批判性思维和学术诚信。立足课程作为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地位,从育人维度来关照课程价值,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隐性思政”的功用,与“显性思政”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二、深入挖掘医学专业的思政元素与德育功能,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医学生能否做到生命至上、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是否具有唯物辩证思维能力,这些医学伦理和价值医学的传授是通过医学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来完成的。医学教育担负着培养有信念、有责任、有大爱的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新时代的医学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总体来说,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深入挖掘提炼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建设包括故事、视频、图片等内容的资料库,为课程思政提供丰富素材;二是在授课内容上挖掘课程的知识链和育人逻辑,以实践课程为桥梁,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实现显性和隐性教育的统一,将“健康中国”理念贯穿始终。
三、有机结合思政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打造有温度有生命的课堂
给课堂以温度,赋知识以生命。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将思政教育、人文教育与医学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医学人文情怀。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教师通过有趣的生活常识、生动的病例介绍、精彩的病案诊断及紧张的抢救描述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弘扬和阐发高尚的医德品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在男女生殖系统的教学中开启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人生价值观;讲授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传导部分,以斯蒂芬•威廉•霍金为例、以解剖结构为基础讲解“渐冻人”病变的发展过程和病人遭受的巨大痛苦,激发学生为解决人类疾苦而努力探索医学知识的热情,涵养学生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精神。
医学是具有自然科学性与人文社会性双重属性的科学,加强对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医学生职业人格和专业精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医学专业教育要将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全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医学人文教育为载体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升医学生的政治素质、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努力构建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做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
物理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 赵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基层学生工作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工作中要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关键,做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立德树人育人基础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是育德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打牢立德树人的育人“基础桩”。不断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推进教育实践,增强立德树人育人实效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培养一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紧扣教育实践主题,结合实际,创新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一步拓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
三、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立德树人育人本领
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理论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牢记“四有好老师”要求。有理想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有道德情操,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扎实学识,始终站在知识发展前沿,不断充实、拓展和提高自己;有仁爱之心,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贴心人和引路人。
学校正值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围绕学校一流建设总目标,扎实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做好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信心,勇担使命,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