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动态

首页 >> 信管动态 >> 正文

第十一届“全国高校青年档案学者学术论坛”在郑州大学成功举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1-11

点击次数:

11月8日,第十一届全国高校青年档案学者学术论坛在郑州大学举行。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陈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多所高校、档案馆、学术期刊及相关出版机构的专家、青年学者与硕博士研究生20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守正与创新”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开幕式由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许立敏主持。

陈曦对各位来宾、青年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感谢。在“十四五”收官的关键节点,她就郑州大学在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培养毕业生最多、发展进步最快、服务领域最广泛、承载期望最高、最努力及最具发展潜力等七个维度,系统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与办学特色。她指出,当前数字时代的技术浪潮为档案事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次论坛的探讨主题立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勾勒了新时代档案事业守正创新的宏伟蓝图与关键路径,充分体现了档案学界回应时代关切、勇立发展潮头的理论自觉与行动担当。

河南省档案学会理事长翟霣远称赞此次会议主题兼具理论性、实操性与针对性,指出档案工作要坚守好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履行好收集齐全完整各类档案的核心职能,要围绕初心使命与核心职能展开创新;强调青年档案学者不仅要潜心学术研究,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肩负起新时代档案人的责任。

会议共设五场主旨报告,分别由辽宁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赵彦昌教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社科处处长郝伟斌教授、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系系主任周林兴教授、江苏省档案展览陈列馆馆长刘鸿浩研究馆员主持。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院长李财富教授作题为《新世纪以来中国档案学研究的成就与特点》的主旨报告,指出新世纪以来档案学科地位显著提升,特别是1997年学科归属调整后档案学显示度大幅提高;档案学科体量与质量双升,专业教育机构、学术平台、研究队伍与成果等均实现规模化发展与质的优化,提振了学科信心;档案学围绕国家工作大局,资政作用日益凸显;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拓展边界,创新活力持续激发。

广西数字档案管理研究所所长丁海斌教授作题为《反思与重构:谈建立新的档案学体系》的主旨报告,指出建立新的档案学体系是学科自身发展、信息化革命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需反思档案学传统理论问题,如档案定义、价值、学科属性等,提出需改造、完善与修正传统档案学理论,强调中国档案学应破旧立新,最后以“生存还是死亡”之问引发广大参与青年档案学者对专业发展的思考。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吴建华教授作题为《档案工作深化与创新》的主旨报告,从筑牢档案工作根基、驱动档案工作变革、思考档案工作深化与创新之路三个方面探讨了新的时代背景下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展望构建一个资源丰富、管理科学、服务高效、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档案工作体系,让沉睡的档案焕发新的生命力,从历史的“见证者”转变为服务当下、启迪未来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不可或替代的重要角色。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周耀林教授作题为《迈向文化深耕:从遗产保护到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实践转向》的主旨报告,指出世界记忆工程是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补充,将人类记忆的载体——文献、手稿、口述记录、音像档案等置于核心保护地位。认为少数民族档案文献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正进一步推动遗产保护从宏大叙述走向文化深入。其研究团队围绕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问题,形成了以坚实调研为基础、以创新理论为核心、以科学路径为依托的完整知识体系和系统研究内容。

南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芳教授作题为《关于AIGC归档保存的几个问题》的主旨报告,面对新兴信息技术发展对档案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阐释了AIGC专门归档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分析了AIGC归档的核心内容与方法技术,探讨了AIGC归档面临的隐私保护、标准规制、存储和计算资源适配等主要挑战,最后从可信内容网络构建、归档政策法规完善、归档模式创新与管理手段变革等方面思考了AIGC归档的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聚焦于档案学领域的热点与前沿议题,设置了六个分论坛供青年档案学者交流。

分论坛1—战略引领与能力提升:“十五五”档案事业前瞻

分论坛围绕档案资政编研的困境与破解、档案馆应急管理能力提升、资政参考实践、人工智能赋能档案工作、档案馆功能定位与档案利用权利、国外档案事业战略规划及启示等议题,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创新观点。分论坛还对“十五五”时期档案工作人工智能研究热点与演化趋势、个人数字存档相关延伸方向以及档案事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分论坛2—技术赋能与融合应用:AI驱动下的档案工作革新

分论坛围绕AI技术激活红色文献的数字叙事、AIGC支持下的档案编研模型构建、档案利用服务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及其信息自决权伦理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聚焦人工智能在档案管理与开发中的深度赋能。分论坛还关注了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中技术债务的生成与治理路径、“载体—信息”二元结构下的科研档案权利配置规则以及中国档案实践话语国际传播等议题。

分论坛3—数据治理与伦理规制:档案数据要素化的机遇与边界

分论坛针对设计式存档、档案数据高质量供给、档案数据资产化等议题,深入探讨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背景下档案数据的价值实现路径。分论坛还从开放数据标准、跨模态数据融合等视角,对国家数字化转型中档案文化生态系统的构建、古建筑数字化建档实践基础与未来发展进行了交流。

分论坛4—数字叙事与活化传承:档案文化记忆的构建与传播

分论坛就跨媒介叙事在档案开发中的应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模型构建与提升策略、视觉范式下红色档案叙事、档案数字叙事的具身体验与情感化表达、红色口述资源数字叙事模型设计以及档案文献遗产活化等议题进行讨论,展示了档案学研究的前沿视角与创新思路。分论坛还对档案学术研究中的理论借鉴、SECI模型与档案活化的结合、数字技术赋能档案叙事的创新方向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分论坛5—技术赋能与融合应用: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面向未来的档案创新体系

分论坛对档案文献遗产文创开发的现实困境与解蔽理路、古籍装裱修复技艺的信息组织研究、档案开放审核人员主观认知对划控决策的影响机理、红色档案在机关党建中的铸魂育人价值与传播效能提升、档案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路等议题进行探讨,探究面向未来的档案创新体系构建与实践档案。分论坛还对高效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助力档案产业快速发展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分论坛6—守正创新与价值重塑:数字时代的档案本质再审视

分论坛围绕综合档案馆研学服务建设、档案文化研究“热潮”现象、机构改革后省级综合档案馆内设部门变化及影响、现代化企业财务和档案管理实践、AI时代档案价值体现等议题进行探讨。此外,分论坛还对英美澳法新五国国家档案馆的研学服务实践、档案从保管到档案利用的功能转型、企业财务与档案管理的协同发展等内容进行了分享。

闭幕式上,正式发布了期刊录用论文意向,并举行了论坛获奖论文的颁奖仪式。

未来,随着论坛成果的转化与落地,必将为我国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档案工作在服务国家战略、传承历史文化、赋能社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青年档案学者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起点,带着新思考、新方向深耕领域,为档案事业的守正创新书写更多时代答卷。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

版权所有:2023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