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40周年

首页 >> 信管40周年 >> 正文

我与信管的故事|毕业20周年感想(2001级 王日花)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12

点击次数: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在毕业二十周年聚会上,和大家说说心里话。刚才聆听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讲话,深受感动,我们欣喜于学校的成长,学院的成长,也感受到学院和老师们始终如一的关怀。在此,请允许我再次向母校、向各位恩师,致以崇高的谢意~~

二十年光阴流转,今天重回母校,与昔日同窗重逢,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那些镌刻在郑大校园里的青春印记,此刻无比清晰地涌上心头。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永远记得大一时全年级浩浩荡荡勇攀嵩山的壮举!那份青春的豪情与互助的温暖,有我们难得的影像记录为证,在手机尚属稀罕物的年代,这份珍贵的影像,让我们今天得以重睹当年的风采!

初入郑大,南校区中青涩的我们,烈日下的军训,晨曦中的跑操,我们从陌生走向熟稔;15号小楼下的胡辣汤的香气,是否还萦绕在大家的记忆里?运动会上此起彼伏的“人浪”,震耳欲聋的欢呼,仿佛还在耳畔回响!

大二伊始,我们搬迁至被麦田包围的新校区,踩着泥泞的小路去上课,在环水楼自习,在宿舍进行会计电算化考试,在钟楼等待跨年……

那运动场上拼搏的身影,文艺活动中闪光的才艺,自习室里专注的侧脸;冬至包饺子、交谊舞会、联谊宿舍……那些汗水与欢乐的剪影,早已刻进生命年轮!

这不仅是难得的记忆,也是属于我们共同的青春档案!岁月或许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但记忆中的彼此,永远是青春最鲜亮的模样。

回忆了青春,再回顾一下专业。信管?到底学什么?还记得老师的谆谆教导——信管专业要融汇经济、会计、计算机、管理等多领域知识。那时我们常自诩或自嘲为“万金油”专业。然而,正是这种跨界的、发散性的思维训练,赋予了我们强大的适应力和无限可能!今天同学们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岗位,正是这种独特培养模式结出的硕果。母校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与时俱进、拥抱变化的前瞻视野,在AI颠覆世界的今天,“拥抱变化”的能力,才是我们最硬的底牌!

课堂上的智慧星火,终要在人生的旷野里接受风雨淬炼。当我们穿过二十载岁月的长廊,也许在座的各位同我一样,也曾遭遇过人生的低谷!课堂教会我们解构世界,而生活逼迫我们重构自我。前年整理通讯录时,听闻有同窗因"境遇未达预期”而沉默。这让我想起某次切身经历的“人生隐喻":

“那是个周六 阳光明媚 我打鸡血似的把所有被褥洗净晾晒,然而午后一场毫无征兆的急雨,让一切努力瞬间归零……”

人生逆旅,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奋力耕耘,精心构筑,却可能遭遇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让所有付出变为徒劳。生命中总有一些难以预料的“变量”,在充满概率的进程中,悄然改变着轨迹。

世俗定义的“成功”,当然值得我们祝贺;而那些暂时“尚未抵达”的状态,也绝不意味着个人的失败,我们,不过是恰好被那场“人生大雨”淋湿了行囊,仅此而已!坦然接受,安然度过!跌倒了,允许自己暂停片刻,同样是勇敢而明智的选择。向内求索,向内而生。放长衡量人生的尺度,会发现,此刻远非终点,一切皆有可能……

古人云“花未全开月未圆,人生小满胜万全”。亲爱的同窗们,愿我们皆能挣脱世俗“圆满”的桎梏,于各自的生命节奏中,寻得那份“花月半开”的知足与安然,安享当下那份“小得盈满”的踏实与从容,活出心灵深处的悦纳与自在!

最后,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致敬永不褪色的青春情谊,愿你我纵经风雨,仍是此间少年!祝母校蒸蒸日上!祝在座各位幸福安康!

谢谢大家!

(信件来自郑州大学2001级王日花)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

版权所有:2023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