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李运富教授一行参加“第二届跨文化汉字国际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19-11-29

2019年11月16—17日,“第二届跨文化汉字国际研讨会”在江西鹰潭召开,会议主题为“汉字与道文化世界传播”。本次会议由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跨文化汉字研究国际联盟(筹)支持。来自韩国、日本、越南(音序)等国家和台湾地区,以及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中山大学(音序)等国内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的60余位专家参加大会,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李运富教授、张素凤教授、吴国升教授、俞绍宏教授等应邀出席。

大会开幕式由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叶剑主持,鹰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贺喜灿宣布大会开幕,鹰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蔡江,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运富教授,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中文系郑在书教授,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研究系池田证寿教授分别致辞。李运富教授指出,跨文化汉字研究除了以域外汉字和少数民族地区汉字为研究对象,还可作更宽泛的理解,即在汉文化内部,联系其它文化项来研究汉字文化,也属于跨文化。这次会议的主题为“汉字与道文化世界传播”,汉字系统中有许多特殊的字形是道教文化造成的,道教的符箓大多也是汉字的变形和衍生,因此,跨越汉字文化与道教文化的界限,彼此沟通,相互印证,也许是值得开拓的一个新领域。

大会分主旨报告和分组讨论两个环节。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海洋大学黄亚平教授主持,郑州大学李运富教授、复旦大学刘钊教授、韩国梨花女子大学郑在书教授、日本熊本大学山田俊教授先后做了报告。李运富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弁当”考源》,他认为,简单便携的食物,日本语叫作“破子”;中国古代叫作“箪食”,近代叫“饭箪”,“弁当”很可能来源于“饭箪”。“饭箪”虽未见于传世典籍,但在广西、福建等地的方言中多有使用。“饭”在唐宋之后一般写作“”,减省“食”旁就变成“弁”。中国早有“當”的草书楷化字“当”,而在南方方言中,“箪”与“当”的发音通常不分,因此,“箪”非常有可能变为“当”。在日据时期,“弁当”传到台湾及大陆,中国人不习惯也不理解,因为盒饭较为方便,于是又将“弁当”改为“便当”。刘钊教授、郑在书教授、山田俊教授的报告题目分别为《马王堆汉墓帛画<太一将行图>与巫道辟兵术》《从神话、道教观点看早期游仙诗——以<远游>和郭璞的<游仙诗>为中心》《“凝住心”“凝照心”小攷——以<洞玄灵宝定观经>为核心的考察》。

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多主题、多角度的深入讨论。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张素凤教授、吴国升教授、俞绍宏教授、温敏副教授、何余华博士、尉侯凯博士,及博士生王瑜、任健行在各自小组发言,题目分别为《“寄于形”的隐含义素在初中古诗文赏析中的应用》《读〈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札记》《安大简〈诗经〉与毛诗韵读差异问题浅析》《“古今字”观念歧异的学理学史因素探究——兼及域外材料中的“古字”所指》《秦汉之际用字转换与字词错位现象举隅》《释“”与相关诸字》《“里”字职用演变研究》《{葡萄}词音用字研究》。

大会闭幕式由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姚才来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吕浩教授、日本北海道大学李媛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曾勇教授代表各自小组作了讨论总结。叶剑校长做了大会总结。李运富教授代表跨文化汉字研究国际联盟及全体与会代表致感谢词。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贾智副教授代表下届承办单位邀请大家明年参加在珠海召开的第三届“跨文化汉字国际研讨会”。

(本文图片由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提供,特致谢忱)

(文 任健行)

 

上一条:文学院举办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戏曲进校园”戏曲讲座
下一条:执行院长罗家湘教授一行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