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社区

心灵自由和文教修养 ——田中禾先生访谈录

发布时间: 2019-12-10

施展:田中禾老师您好!很荣幸今天能够面对面对您进行采谈。学生在阅读田老师的小说和散文之后,有丰富的收获。您文字中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我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而作品中的人物,又带给我更多的哲学思考。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注重形式创新。请问,您这样东西方融合的独特风格大约是在什么时候形成,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田中禾:我最早是写诗的。中学时期不但背诵了很多中国古典诗词,也阅读了大量外国诗歌,较早接受了外国文学观念。不只受西方文学影响,还有东方,日本、印度,拉丁美洲,如聂鲁达,等。在早期创作中带给我较深的影响。开始小说创作之后,我更自觉地利用外来观念关照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关照我们的乡土,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实际上,开始小说创作之前,我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艺术准备。所以,一开始进行小说创作就比较注重文体创新和语言艺术,注重人物、故事的精神内涵。

施展:您在《明天的太阳》小说集的序文中提到的“乐以忘忧”的创作态度令人羡慕。您说“作家是人世间最幸福的职业,我别无选择”。请问,您所秉持的文学态度是由什么原因所产生的呢?

田中禾:这与幼年时期形成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我幼年丧父,是弟兄中最小的一个,母亲特别溺爱,悉心呵护,使我的天性不受压抑,能够自由骄矜地成长。我非常感谢我的母亲。她的娇惯使我形成了天然、自由的性格、气质。我在大学时期突然退学回家,母亲不但没有责怪,还让兄长帮助安排我到农村去,把户口迁往农村。在底层流浪二十年,母亲一直在我身边,陪伴我、支持我。我的文学态度和家庭中对我自然天性的关心,自由精神的爱护都密不可分。这一影响也伴随着我走到了现在,我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随意、自由地在“走”。不论社会给我形成什么样压力,不管遭遇怎样的挫折,母亲总是以赏识,鼓励的态度安慰我,让我在挫折中不丧失乐观和自信。即便是在人生中最为沉沦的时刻,我仍然可以抱着我的“琴”,琴面上写着“天生我材必有用”。母亲给我的精神支柱就是保持人格独立,是母亲让我悟到,“文学艺术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类心灵的自由”。

施展:谢谢老师的分享。近年来田老师接连创作了很多具有分量的文学作品,像您这样高龄的先生仍能保持如此旺盛的创作活力,实在是难能可贵。您在《父亲与她们》中说:“等我更老一些吧。到那时也许我会再写一本书”,“但愿那时候你还不怎么老”。请问这段话是否暗指您以后还会有新的作品问世?

田中禾:我不敢说我的作品一定会更好,但是肯定会更新。目前我正在写的一部长篇,与此前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肯定不太一样。

施展:当老师您到达当前的文学高度之后,您在文学创作时又保持着什么样的心态呢?是总结回溯式的“立在山巅,江河回望”?还是开拓进取式的“驰骋天下,一往无前”?

田中禾:到目前为止,文学对我仍然如初恋的情人一样,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吸引力。虽然在你看来我在文学的路上已经走了很久,但我自己感觉仍像是一名“文学青年”,在艺术世界的神秘洞窟里探险。这个神秘洞窟依旧不断激发着我强烈的好奇心,激发着我的激情与幻想,我愿意一直在里面探索、冒险,快乐地前行。

施展:还有一些时下出现的文学热点话题,希望得到老师回答。随着当代文学的多元化发展,文学逐渐呈现出“草根”和“殿堂”两极化走向。加之原先的经典作品众多,导致当代纯文学、纯人文的阅读群体在渐渐缩小。请问田老师您是如何看待此类现象的?

田中禾:当代文学概念中的“纯文学”随着农耕时代结束和商业时代开始正在逐渐衰落。这种衰落并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它是一个世界性潮流。世界范围内商业时代的到来,挤压了生长于农耕时代的纯文学的生存空间。那样的情怀和浪漫想象,对物质和心灵家园的留恋,都正在被打碎,慢慢消解。伴随着商业时代的兴盛,必然兴起一种消费文化。这样的文化必然是“快餐文化”。为适应当代读者的消费模式,作家的概念和文学的概念都在发生改变。所谓的草根创作,就是适应消费文化潮流,自觉地把文学娱乐化。他们不在乎这些文字是否可以“永恒”,他们不再去追求作品的文学价值。只要它能让人红极一时,早成名,早挣钱,挣大钱,即使被人叫做垃圾也无所谓。文学面临的危机是多方面的。与商业文化相配合,当下自媒体对纸媒体的冲击,网络对纸质报刊、出版业的冲击,都是时代发展过程中正常的事件。但是,我对我们身处商业环境和自媒体浪潮中的“纯文学”仍然抱有信心。任何一个潮流发展到极致,都会出现“回溯”,都会再次“回归”。为什么?因为人终究要为自己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当文化都成为“消费品”的时候,这个精神家园便不复存在了。这时的我们,又会开始重新去寻找它。

施展:在当前的文学创作领域中,按理说应当是保持阅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文学院中的学生们最有潜力成为职业作家,因为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给予了他们很多成为文学创作者的教育和训练。但是当前的事实却是现有的文科教育制度好像存在着这方面的缺失,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学院难以培养作家”。您可否就“如何引导未来青年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话题,向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见解?

田中禾:首先,我认为作家不是被“培养”出来的。作家是自己“长”成的。我更赞成“文学家应当自己脱颖而出”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你应该成才了,你就自然而然地成才了”。如果说吃不了文学这碗饭,那去干其他的工作也不要紧。不一定要强逼着自己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高校是对青年的人生进行学养、素质教育,他培养不出个人的悟性和人生阅历。而作家必须具有文学悟性和人生阅历。学校能不能培养出作家,全在个人,不在学校。

施展:老师是否可以发表一下您关于“如何提升高校人文教育”的观点?

田中禾:其实,我自己就是“背叛”了高校的“专业培养”,中途自觉主动地退学,走向社会。但这并不等于我忽视高等教育,更不代表我鼓励现在的青年去效仿我。我从大学退学之后,很自觉地将那些没有完成的大学课程全部都补上了。在业余的时间,我常常一个人读书、自修,做笔记。只是我不在学校里读,换成了在社会上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积累的学习方式。所以,对青年学生来说,系统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千万不能,也不要指望那些“系统的知识”能够弥补社会实践和阅历的不足。而且,我们也不可以认为单单通过学校的教育就能够把人才培养起来。就像是很多商业奇才并不是大学的商学院培养出来的一样。当然,我们高校可以在人才培养方面给自己定一些目标,但终归还是不能指望通过“教育”、“培养”的方式去产出优秀的“社会实践者”。我认为高校承担的基本任务是普及知识、提高人的素质、提高青年的文明程度,给青年的人生打下基础,使他们在走向社会时有更多的选择自由!仅此而已。

施展:谢谢田老师!再次感谢您接收采访,为我们提供了文学与人生的启迪。

时间:2019年12月6日

人物:田中禾,当代著名作家

施展,郑州大学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

上一条:湖南师范大学赵炎秋教授赴文学院讲学
下一条:著名作家田中禾赴文学院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