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桃李“友”约/长征之路,共勉互进——卫智成

发布时间: 2022-02-28

重拾校友回忆,重温百味人生。

今天的桃李“友”约之校友访谈栏目,让我们一起走近郑州大学文学院2013级校友——卫智成。


人物简介

卫智成,男,郑州大学文学院2013级校友,2017年7月本科毕业于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目前就职于中铁隧道局设计院,现任设计院团委书记、综合部副部长。

毕业后入职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自入职以来,从见习生,到团委副书记,综合部副部长,团委书记,主要负责企业重要会议会务,日常接待,组织过中铁隧道局创新讲坛,广东省隧道结构智能监控与维护重点实验室学术会议、《隧道建设(中英文)》理事会、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技术大会,两会,接待过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省市区政府领导等重要嘉宾,负责起草每年的行政工作报告,负责起草调研报告、制度文件、各类致辞、邀请函、会议纪要等公文。曾荣获中国中铁2018、2020年度优秀团干部;广州市2020-2021年度优秀团干部;2019年度“中隧杯”优秀楹联三等奖;中铁隧道局首届“笔杆子”大赛优秀奖;中铁隧道局2019年度优秀工会积极分子;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2019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2018、2020年度先进工作者。

在同事眼中,做事踏实认真,能吃苦耐劳;学习潜力强,能够很快理解新事物;性格开朗,诚实正直,谦和自信,乐于进取乐于奉献,勤奋好学,用心上进,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潜力。工作踏实,认真细致,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职责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具有极佳的团队合作精神。


   


一、长征之路,共勉互进

人总不能一直寄身与“象牙塔”中,最终总会像小溪奔向大海一样,投身于一片更为宽广的天地。可是对于毫无社会经验的学子来说,面对未来总是充满迷茫。特别是找工作时,总是有无数的问题,渴望有人帮忙解答。而此时卫智成学长作为“过来人”可以和大家谈一些他工作和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共勉。

针对“兴趣和专业所学不一致,是应该坚持追寻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是应该致力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个问题,卫智成学长认为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兴趣爱好是自己喜欢的,应该去追求,没有兴趣爱好,生活就会没有情趣,专业知识也一定要学,这是我们的傍身技,只有学好傍身技,在未来的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才可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财力去更好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二、母校,我们最好的光环

卫智成学长说,毕业四年来,经常趁着出差或者回家的机会,回母校走一走,看一看,他每次都能感觉到母校越来越好,特别是当母校成为“双一流”高校时,他内心的自豪感更是油然而生。

每当有人问起“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这个问题时,他都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是郑大的”、“211”、“河南最好的学校”等等这些标签,都是母校赋予我们的光环,让我们在工作中能够有一个更高的起点。



三、长路漫漫,须厚积薄发

卫智成学长表示,当下在学校学习中,除了要把提升写作能力作为安身立民之本,还应该更多地学习和了解管理、沟通、礼仪、时事、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全面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就业中找到更清晰的方向,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卫智成学长认为,当前文学院就业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他举例说他们这一届,有考上公务员的,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有在国企、央企的机关部门从事行政文秘工作的,也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进入了新闻媒体行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记者,还有很多同学成为了光荣的人民教师、企业家、上市公司的白领等等。他的这些同学发展得都很不错,因此学长说,我们文学院未来的就业前景是广阔的,希望我们还在学校时努力多学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打牢基础,在就业时能有更好的收获。

卫智成学长认为目前的学院建设中应该更好地引入企业等社会资源,结合不断变化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科设置,让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快人一步,为学生提供更高的起点。




寄 语

最后,卫智成学长深切寄予郑大亲爱的学子们:人生如路,条条都可以通罗马,社会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现在不要担心,也不要焦虑,放慢脚步,珍惜在学校的美好时光,在全面提升综合能力的同时,踏踏实实学好专业知识,提升写作能力,争取练得一指禅,为今后踏入社会,走向更高的平台打好基础。

同时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事和高效沟通,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是未来步入工作岗位实现高效工作的基础。人生就像是一列无法后退和暂停的火车,我们既已选择出发,那就应该义无反顾,希望我们在剩余的大学时光里,珍惜前进的每一分钟,巩固好专业知识,培养好兴趣爱好,团结好老师同学,以“登临绝顶我为峰”的自信,在最好的年华里做让自己无悔的事。

(文:高  原 赵金秀)

 

上一条:桃李“友”约/心怀热爱,逐梦同行——张慧喆
下一条:桃李“友”约/为学为师,深情寄语——张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