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国重室训:
团结 协作 共赢 出彩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与合作 >  学术报告 >  正文

全球一半食管癌发病在中国 高危人群需尽早筛查

作者: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4日 15:27

9月18日,“食管癌内镜早防、早诊、早治高峰论坛”在上海长海医院举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兆申与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贵齐担任大会主席。本次论坛邀请了二十余位国内外顶级专家发表精彩的专题演讲,并通过主题报告、现场手术、专题会等活动与300多位国内专业人士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重点探讨食管癌内镜早防、早诊与早治技术,以提高中国食管癌早期预防率、早诊率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中国食管癌患者数量占全球一半

全国食管癌专委会常委、郑州大学一附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王立东教授透露,由于食物结构、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影响,中国一直都是世界食管癌高发地区,尤其是河北、山西、太行山交界,堪称中国乃至世界食管癌发生最高的地区,且疾病谱系与欧美国家存在明显差异,对疾病预防及治疗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专家针对区域人群开展的食管癌易感基因研究正在取得突破,有望进一步完善后公布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人体携带有食管癌易感基因,其患癌几率超过正常人20-50倍。

此次论坛上,食管癌内镜早防早诊早治协同网络建设及大数据研究平台也正式启动。来自国内50家三甲医院的消化内科将记录并分享病例诊治数据,并通过大数据的研究及分析,为我国食管癌早期干预性治疗的开展提供研究支持,并为国家及地区食管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专业依据。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贵齐表示,对食管癌早期病变进行干预性治疗能有效阻断92%的高级别病变患者进展为癌症,通过大数据分析,并借助最新的早期治疗技术,食管癌的早诊率可以大幅提高。

不良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需注意

中国食管癌为何如此高发?对此,王立东教授表示,不良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难辞其咎。

王立东教授根据多年研究发现,食管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穷癌”,80%以上发生在农村、山区等饮食结构较为粗糙,食物对食管刺激较大的区域,如吃的过快、吃的过烫、过咸、抽烟、长期酗酒等,对食道结构造成反复刺激后,容易导致食管癌高发。

以面食为例,研究人员在某食管癌高发县进行调研时发现,当地百姓特别喜爱玉米糊糊,尤其是早晨,又热又烫的玉米糊糊来上一碗,可以称得上最安逸舒适的早餐。“吃的太快太烫,实际上对食管伤害非常大!”王立东教授提醒。

而另一种被忽视的“怼食”饮食习惯近年来也引起了专家的注意。

什么是“怼食”?专家表示,所谓的“怼食”饮食习惯是指不坐凳子、靠墙席地而蹲吃饭,这种靠着墙,半蹲半坐的饮食习惯在山区广泛存在。殊不知,这种饮食习惯会直接挤压胃部空间,导致又热又烫的食物长期停留在食管,对食管粘膜造成反复伤害,非常容易造成食管癌的高发。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内镜中心王贵齐教授建议:凡40岁以上、有食管癌家族史、处于食管癌高发地区、有上述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应当每年或者隔年做一次早期筛查;尤其是出现咽喉肿痛、吞咽困难等症状的人群,更应当及时到医院进行早期筛查,尽早治疗,排除食管癌风险。

原文链接:全球一半食管癌发病在中国 高危人群需尽早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