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国重室训:
团结 协作 共赢 出彩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建设 >  国重媒体 >  正文

教育时报丨研无止境,脚底板走出来的抗癌经验

作者: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6日 11:31

“经过50余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50%的成绩,同时,患者早期诊断率达到80%,早期治愈率达到90%,居国际领先水平。”9月30日,郑州大学副校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刘章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比激动。

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重点实验室为科研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说到郑州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就不得不提郑州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走进医学院校区大门,迎面便能看到“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楼。2019年11月,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批复建立,这是河南省第一个医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郑州大学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

记者到校采访时,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立东说的两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一句是——这个学科是有故事的;另一句是——今天取得的成绩,是靠脚底板走出来的。

一段往事,牵动着一校三代研究者的心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这是1971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发行的纪录影片《红旗渠》中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的歌词。林县也就是现在的林州市,这个太行山下以引水上山巨大水利工程红旗渠闻名天下的地方,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林县人民一直饱受一种疾病的困扰,这种疾病,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噎食症”,其实就是食管癌。当地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远超全国的平均值,几乎村村都有患癌者,家家都有癌病史,在当地一个村,祖孙三代皆有癌不足为奇。生活习惯、饮食结构、遗传……关于当地食管癌高发原因尚无定论,但当地人民却实实在在地遭受着病魔的困扰。

“不攻克食管癌我就不离开林县,就算我死了,也要把我的骨灰放在林县的龙头山上。”这是我国著名肿瘤病理专家、已故郑大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教授沈琼立下的誓言。1959年,以沈琼、裘宋良为代表的河南医学院首批医疗科研人员进驻林县,开展食管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食管癌防治研究,建立食管癌医院和研究所,这也是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雏形”。

沈琼、裘宋良团队通过深入基层开展预防性普查,使食管癌早期诊断率提高到80%,外科手术治愈率更是超过90%;发现癌前病变及其阻断药物,为化学预防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在食管癌防治攻关研究中做出了重大科学贡献。

1995年,以王立东为代表的第二代食管癌防治研究人员接过老师的“接力棒”,带领5万多名学生、志愿者深入全国的食管癌高发区,在4000多个乡镇,12万个村庄逐户找病患、做调研,第三代食管癌防治力量,也是在那时挨家挨户的寻找中成长起来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学院多年坚持在食管癌高发区的调研、筛查,为建立食管癌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食管癌防治难点不断被攻破,癌症“两率”(发病率、死亡率)也不断降低。

目前,该实验室在食管癌防治研究方面早已累累硕果:发现15个食管癌和贲门癌易感基因和致病基因,建立食管癌自然发生监控分子指标体系和高危人群界定标准;阐明了环境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对食管癌发生的影响,为食管癌精准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这些“沉甸甸”的科研成果,“根基”全部来自日复一日的现场研究,可谓是一双脚底板走出来的。

久久为功,为了患者奔走不息

“我们做医学的,就是一切为了患者。癌症已发展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不仅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且还有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健康的难题。”采访中,刘章锁还向记者介绍了“双一流”建设以来,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学科立足患者所开启的一系列帮扶活动。


村民的认可就是对学科建设情况最好的证明

医学院在林州市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建成了河南省癌症化学预防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室,创建了城乡“三早”(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民生工程示范基地,降低癌症“两率”;医学院还联合郑州大学各附属医院,积极开展肿瘤防治培训,举办各类层次肿瘤防治培训班,共计培训专业防治人员4000余人次;开展肺癌、食管癌、肝癌等高发群体的普查筛查工作,受益人口20余万;进行驻扎式帮扶,目前已进驻98个县医院,帮助它们建一个三级专科,推广一项适宜技术,引进一个本科生,培养一个骨干,做好上下医院纽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食管癌手术有20%都是省外患者。”刘章锁介绍说,“山东省菏泽市、山西省部分地区都和我们有合作关系,我们服务的,不仅是1亿河南人民,更辐射了整个中原地区的1.4亿老百姓!”

2018年,郑州大学5家附属医院(4个疾病领域:脑血管、心血管、重症、肿瘤)获批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河南省创建的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5个是依托郑州大学附属医院为主体单位建设

研无止境,食管癌防治带动学科发展

近年来,医学院在食管癌病因和预防、发病机制和早期发现等方面已取得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研究成果,为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带去福音。

目前,以董子钢、刘康栋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在食管癌和胃癌的病理学、关键靶分子和化学预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申请了癌症化学预防药物专利14项;王尧河团队和张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研制了新型、高效个体化非病毒相关癌症预防疫苗,首次提供了与人类疾病更接近的新型动物模型;孙莹璞团队在人类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染色质状态和基因表达的调控模式研究中,阐明了胚胎基因组转录激活对于开放染色质区域重编程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革新支撑着优秀人才培养。在“双一流”建设期间,医学院依托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创新教学教研方法,同样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据刘章锁介绍,医学院新增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获批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项、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147项;发表省级优秀博士论文4篇、优秀硕士论文27篇。

医学院还进行了“学科重心上移”改革,成立跨院系学科组织体系“医学科学院”,聘请了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尼克·莱蒙教授担任院长,统筹资源,推进一流学科建设。2016年4月,医学科学院正式获批成为国家首批地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开启郑州大学医科国际化发展的新征程。

郑州大学医学院的一代代抗癌战士为了癌症防治,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也给患病百姓们带来了福音。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是对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的认可,也是对该校在食管癌防治研究方面的肯定。然而,在采访即将结束时,王立东却说:“如果有可能,我希望我们这个重点实验室不要一直办下去,早日把它停掉。这个实验室没有了,也就意味着我们真正将食管癌打败了!”他顿了一下,“希望所有的癌症都消失!”

相关链接:研无止境,脚底板走出来的抗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