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戏剧委员会第19届年会第五分会场简报

     

    会议主题:世界戏剧与文化

    (南京审计大学孙刚)

    第五分会场的会议主题是“世界戏剧与文化”,主持人南京审计大学的孙刚副教授。本分会场共有六位代表发言。

    第一位发言者郑州大学的程欢发言的题目是“生态批评理论视角下的红字解读”,运用生态批评理论解读了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霍桑的《红字》。她首先系统梳理了生态批评理论的起源、定义及其发展脉络,接着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结合文本,以小说中的具体人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小说体现了霍桑对小说中人物的人文关怀,揭示出作者对极端科学主义、人类欲望膨胀的批判,传达了小说家本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人类要充分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才能突破人类的精神生态危机,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二位发言者李慧慧发言的题目是“浅析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异同—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她选取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的梁祝以及莎士比亚的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她认为《梁祝》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共同点体现在:共同的封建社会背景和悲情为主的基调。虽然前者以东晋时期为社会背景,后者以文艺复兴为背景展开故事,但是两者都存在于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无法逃脱封建思想的禁锢。两者虽然都以爱情为基调,描写了主人公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但是死亡的结局决定了他们爱情的基调。同时,李慧慧同学又指出了两者之间的不同:第一,人物性格不同,第二,东西方悲剧侧重点不同。她从事情的偶然性和情节的必然性两个方面对此加以阐释,认为西方悲剧的侧重点在于阐述个人原因,而东方的悲情故事主要诱因是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第三位发言者谭琦发言题目是“《饥饿之土》中的集体记忆研究”。她以南非剧作家马蓬亚的戏剧作品《饥饿之土》为研究对象,运用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为研究视角,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发现:该剧揭示了集体记忆的变形和扭曲,剧作家不但揭示了白人思想意识对黑人自身定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依托物质客体和象征符号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下黑人集体记忆进行了重构。在此基础上,剧作家尝试将自己对集体记忆的理解融入黑人群体意识,从而引导他们思考当下的社会现实,正确的面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同。她特别提到了导师的引领,对当下中非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与会者系统梳理了非洲大陆种族隔离的缘起和发展,令人印象深刻。

    第四位发言者郑州大学的王思萌同学探讨了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名作《卖花女》中淑女的社会地位、淑女的特征以及她们所面临的困境。第五位发言者是郑州大学的张颖歌同学,题目是“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梦想与幻灭:希斯克利夫与盖茨比比较研究”。她首先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认为国内学者主要从女性主义、比较文学、译本研究、人物形象等研究视角对这两部作品进行了分析研究,而国外学者则从自然和社会空间、复仇动机和人物原型以及写作手法和主题等研究角度分别对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进行分析。她运用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希斯克里夫和和盖茨比在追求财富和爱情过程中的异同,以及在阶级固化现象和鄙视链等社会问题严重的大环境下实现自身身份洗白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新意。最后一位发言者是来自郑州科技学院的王运良副教授,他的题目是《亲近自然:梭罗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他以美国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梭罗的重要作品《瓦尔登湖》为研究对象,从思想内涵、审美价值、文体风格等方面加以评价,他特别提到了三个转变:第一,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转变为对精神层面的追求;第二,人与自然的冲突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第三,对荒野生活的认知形态的转变。他认为该作品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具有极大的时代和当下意义。

    总而言之,本分会场几位发言者的发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规范研究。发言人都对理论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对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把握;第二,多元研究。六位发言人研究对象具有丰富性的特征,理论视角具有多元性特点;第三,感恩之心。几位研究生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提及并感激导师在自己研究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引领性作用。



    上一条: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戏剧委员会第十九届年会开幕词

    下一条: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戏剧委员会第19届年会第四分会场简报

    关闭

    联系我们  |  院长信箱郑州大学山东大学  |  浙江大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