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青年博士论坛文学与国关组5月10日研讨会纪要

5月10日下午3:45—6:50,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青年博士论坛文学与国关小组讨论活动于线上举行。本次会议由张雯博士主持,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高晓玲教授、中心主任张莉教授及青年博士教师共25人出席会议,李星、王露阳、周雪松等三位老师做了主旨发言。

李星老师的报告以《哥特“古”堡中的现代人——中国园林与沃波尔的哥特式小说》为题,首先以“18世纪中国风的流行与英国哥特艺术的兴起之间构成什么关系?”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聚焦于沃波尔的哥特式建筑艺术和小说创作。沃波尔的小说《奥特兰托城堡》借用了其在现实中建造的草莓山庄作为背景。草莓山庄是城堡建筑,具有非对称性、飞升感等哥特风格特征,其室内风格则有仿中国风的痕迹。当时的哥特风体现了英国再造中世纪的风潮,而这种风潮与中国风在18世纪英国的流行相关。有关建筑的描述中,“中式”和“哥特式”表述常相伴出现。报告接着指出,这种对于中国的想象和哥特风格的结合,源于辉格党的景观,表明中国风对英国审美趣味产生了影响,而英国的中世纪景观又反过来成为了一种对中国的想象式建构。哥特式小说代表了对历史的强调,突显了英国的民族特性,与法国的理性启蒙形成了对峙。

王露阳老师汇报了了她对国产电影《爱情神话》的阐释。电影是依托于大众传媒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聚焦社会普遍关注的议题并以传媒艺术的形式予以呈现。在《爱情神话》中,导演以一种温和的叙事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多种社会问题的态度:一、在个人意识和传统社会价值的对立方面,该电影以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将传统观念中的性别角色进行了巧妙的对调转换。在大众婚恋观念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在电影中成为了中心,体现了导演对性别关系的再思考,是其打破固有的传统价值界限的尝试;二、在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方面,该电影实现了角色的自我和解,人的轻松源于做真实的自己。电影并没有就爱情的“神话”是什么做出回答,而是提出,个人需基于个体境遇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三、在地域和国家(个性与多样性)的对立方面,电影中涉及文化多样性的讨论,并以海派文化环境为个例,讨论多元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周雪松老师的报告为《<我们的一员>中的大流感书写》,聚焦于薇拉·凯瑟的小说《我们的一员》对于一战大流感的书写。学界将这类书写视作“对美国文化持有悲观立场”,但周雪松老师认为该小说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悲观的,而是具有其它叙事价值。一、该小说是对古典瘟疫书写传统的沿袭,凯瑟将主角(克劳德)塑造为英雄;二、该小说参与了美国一战后的英雄话语建构。在个人因素方面,凯瑟一直保持着对“英雄”的迷恋,在社会因素方面,一战后美国急需抚平战后的伤痛,对一战后“英雄”的纪念话语应运而生;三、反思“英雄”内涵。凯瑟笔下的英雄并非克劳德个人,而是奔赴战场的美军的英雄群像。大流感死伤惨重但却没有被纳入国家记忆中,凯瑟的小说将大流感中的士兵也塑造为英雄,改写了主流英雄话语的主体。同时,凯瑟也顺应了美国国家意识对一战中大流感的认知,并没有揭示大流感造成美军伤亡的真正原因。

本次研讨会学术气氛浓烈,王连旺副研究员作为本期分论坛的评议人,对三位老师的报告进行了逐一点评。高晓玲教授、张莉教授和张雯博士等就文化分析中的时间坐标、跨文化的传达与影响、文本分析逻辑、英雄内涵的历史演变、文学研究本体的超越性等话题与发言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此次分享会涉及内容多样,呈现出不同研究领域和分析方法的碰撞,各位与会者收益颇丰。

撰稿人:王亚庆

审稿人:张雯



上一条:黑龙江大学郑永旺教授讲座纪要

下一条:我院青年博士论坛语言学与翻译学组第十期研讨会纪要

关闭

联系我们  |  院长信箱郑州大学山东大学  |  浙江大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