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训要重视“德”的教育

干部培训要重视“德”的教育
发布日期:2013-01-23     信息来源:学习时报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以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对坚持这一标准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一标准的提出,既是干部选拔任用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挑战。长期以来,尽管干部教育培训也以不同的形式对干部进行“德”的方面的教育培训,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党性教育、警示教育等等,但还是停留在宏观层面,有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存在。只有改变这种状况,才会使我们的干部教育培训更加完整,更加有效。

干部教育培训中缺乏“德”的教育的表现

一是培训无计划。无论党校、行政学院还是高校、社会的各种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中,“德”的教育普遍缺乏。通常情况下,在高校或社会培训机构进行的培训,主要是以专题研讨班的形式进行,这些班次很少涉及干部的从政道德。在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计划中,党性教育、宗旨教育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大多宏观层面的教育为多,而真正涉及干部从政道德的内容也很少,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更少纳入培训计划。

二是形式单一。作为干部道德教育重要形式的党性教育或宗旨教育,在学制较长的班次,主要以革命传统、警示教育、参观考察等形式进行,教育形式相对单一。学制较短的班次,更是不安排或较少安排这些方面的内容,也就谈不上会有多少的形式了。

三是针对性差。干部“德”的教育要有实效,必须增强针对性,我们在这方面并不令人满意。根据我们对685名科级至厅局级干部的调查问卷显示:44.97%认为理想信念教育缺失;41.02%认为泛政治化;36.35%认为内容重复、缺乏新意;69.93%认为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34.31%认为政治道德与个人道德背离;27.30%认为职业道德内容缺失;11.09%认为家庭美德内容缺失。

四是无考核鉴定。培训结束后,一般是一次考试,或者是写一篇几千字的论文或研究报告,重点班次,如中青班写一篇党性分析报告,基本没有关于“德”的方面的考核。结业鉴定也是把学习成绩、出勤情况、参加活动情况等列入结业表。这样的考核,对干部的使用提供的参考价值分量不够。

五是师资匮乏。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专门从事伦理学教学的教师比较少。高校有这方面的教师,但又不太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在中央号召对干部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时候,聘请这方面的教师难度很大。

六是没有系统的教材。干部本身层级多,类别多,即使有教材,也难以适应这种情况。目前的教材,既缺少系统性,也缺少针对性。

缺乏“德”的教育的原因

一是重能轻德。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对干部的选拔任用更加注重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人的导向,势必对干部教育培训产生重要影响。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各种能力培训占据着重要位置,“德”的教育相对缺失。

二是培训需求倒置。随着新知识的层出不穷,干部对新知识的渴求很强烈,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却放松不少。这本来应该成为加强“德”的教育的重要理由,可是在如何把握干部培训需求的问题上却出现了偏颇,把干部的知识和能力培训需求放在了第一位。

三是认识偏颇。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意识到加强干部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认为干部优良品德的养成主要靠自身的修身养性,教育不会起多大作用,结果造成了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德”的教育的被动局面。

四是缺乏信心。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内社会转型和矛盾凸现加剧,各种文化和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和碰撞,催生着思想多元化的趋势,挤压着主流意识形态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加强干部“德”的教育畏难发愁,束手无策,必然导致“德”的教育淡出干部教育培训领域。

五是考核难度大。干部“德”的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主要是通过“灌输”来改变干部的是非观念和提升道德情操,通过今后的工作实践和表现来检验。通过教育,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了,道德情操是否纯洁了,思想境界是否高尚了,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测评。据此,淡化道德教育似乎也就成了必然。

  必须重视“德”的教育

中央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对干部教育培训重视和增加“德”的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对于干部教育培训不能缺乏“德”的教育,必须放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个高度来认识、来思考、来谋划,根据干部“德”的状况的客观评价来推进,不断提高加强干部“德”的教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有效的方式和严格的考核不断增强“德”的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要认识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由此可见,“德”的教育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教育培训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按照这个要求,干部教育培训既要重视能力素质的培训,更要重视“德”的教育,既不能用能力培训代替“德”的教育,也不能用“德”的教育取代能力培训,要努力使“德”的教育贯穿于能力培训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问题。

二是增强紧迫感。干部教育培训缺乏“德”的教育现状已经十分严重,相对于实践中探索根据“德”的考核选拔使用干部已经滞后,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瓶颈。道德构成的“知、情、意、行”,关键在“知”的培养和教育,这是源头。一旦教育出了问题,其他方面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抓紧研究并积极探索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中“德”的教育。

三是建章立制。干部教育培训有多个“法规性”的文件,如《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行政学院工作条例》、《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干部“德”的教育提出了要求,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细化,并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形式加以落实。在这方面,山东省党校系统,根据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在推广《遵守培训纪律树立良好形象承诺书》取得明显实效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关于加强干部在培训期间德的表现的考察办法》。这些探索,从道德和纪律层面规范了干部的学习生活,成效十分明显。固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但毕竟还是值得借鉴的。

四是架构体系。凡是干部培训,都要进行“德”的教育。“德”的教育还要结合党纪国法的要求,使党纪国法教育融入道德教育之中。要把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融合起来,全方位地“灌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干部“德”的教育的专家,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加快教材建设,推出有针对性的干部道德教育教材。

五是丰富形式。“德”的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有有效的形式载体。要深化革命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加讨论反思等环节,使教育净化心灵。要把理论教育和“德”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诵读马列经典,感受理论魅力,坚定理想信念。要善于用身边正反典型案例说事,剖析“德”对个人成长的重大影响,增强“德”的教育的现实感。

六是加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德”的考核,绝不是党校、行政学院或其他培训机构能够单独解决的问题,需要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人事部门的强力推进。参照有些地方的做法,组织人事部门联合党校、行政学院制定有关培训期间“德”的考核实施意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在重点班次由组织人事部门派人参与学员管理,跟班考察。

(作者系青岛市委党校副校长、《领导科学》杂志社副编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