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代表性项目
科研平台
成果与奖励
成果与奖励
郑州大学食品生物技术团队在泌阳花菇源外泌体样纳米囊泡的辐射防护作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4-07-15 浏览: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生物技术团队在泌阳花菇源外泌体样纳米囊泡的辐射防护作用方面取得进展,相关论文“Biyang floral mushroom-derived exosome-like nanovesicles: Characterization, Absorption stability and 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发表在国际期刊《Food Function》并被选为第13期封面文章。论文第一作者为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凌云英和博士研究生李雪,通讯作者为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鲁吉珂教授和伊娟娟副教授,郑州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长期暴露于IR环境中会导致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诱发癌症。天然辐射防护剂具有来源广泛、安全性好、效果佳等优点,是辐射防护剂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该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食用真菌花菇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及辐射防护作用,是开发天然辐射防护剂的重要基料来源。但多糖类辐射防护剂因其分子量大、溶解性差、分离纯化过程复杂等缺点限制了其实际的应用。而膳食来源的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凭借其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在功能食品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挖掘新型辐射防护功能组分,课题组在闫洼驻村工作队的对接帮助下,选取泌阳花菇优质原料,通过超高速离心法成功提取制备新型活性泌阳花菇源外泌体样纳米囊泡(BFMELNs)。并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其组成、稳定性及细胞吸收特性进行探究,通过60Co-γ辐射氧化损伤细胞模型及昆明小鼠模型,系统探究BFMELNs体内外辐射损伤防护作用。结果发现,BFMELN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细胞吸收性能以及体内外辐射损伤防护活性,具备天然辐射防护剂开发的潜能。该工作不仅为花菇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学校科研团队与闫洼驻村工作队深度合作也为探索智力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提供了新思路。相应的成果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郑州大学食品生物技术团队主要从事特种食品研究,团队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联系对接郑州大学定点帮扶村-闫洼村,在郑州大学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协助下,联合推动该村“一村一品”花菇精深加工高值化利用,为服务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郑州大学科技发展项目等基金的支持。

Food Function13期封面

图形摘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4fo0026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