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 欢迎您!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郑州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基础研究重大专项“中华文明根系研究”项目举办高层论坛暨项目推进会
作者:  编辑:张研  时间:2021-10-27  信息来源:  点击:


20211022日,郑州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基础研究重大专项“中华文明根系研究”项目举办高层论坛暨项目推进会。郑州大学纪委书记许东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中华文明根系研究”项目总负责人刘庆柱研究员,郑州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文明根系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袁广阔教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钱耀鹏教授以及来自武汉大学、安徽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河村博物馆、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1

郑州大学纪委书记许东升在致辞中代表郑州大学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强调了郑州大学在传承中华文明和黄河文化中的重大责任,以及“中华文明根系研究”项目对郑州大学“双一流”高校建设和考古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考古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提出的“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三段划分,项目组成员要进一步明确项目定位,齐心协力尽快推进高质量成果产出,更好地发挥考古学在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高星研究员在会议进行中首先介绍了“中华文明根系研究”项目立项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研究内容与意义、目标与预期成果等,并强调了项目组成员要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打通史前,在关键问题上寻求突破,通过学科交叉进行理论创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袁广阔教授对近年来首都师范大学在濮阳一带围绕黄河改道及文明变迁所作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进行了汇报,认为先秦时期黄河下游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改道、泛滥和迁徙,黄河大规模的改道、泛滥开始于汉代,且其导致了之后数千年华北平原自然环境变迁与早期文明的衰落,而其中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利用是黄河下游自然环境改变的重要因素。山东大学历史文化文化学院王芬教授对2020-2021年章丘焦家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进行了汇报。通过对南城门、人工堆筑土台和数百座灰坑、墓葬、房址、陶窑等的发掘,进一步认定了焦家遗址为大汶口中晚期鲁北古济水流域具有重大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的大型中心聚落,对早期文明与礼制缘起和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星研究员主持下,林壹副教授、靳松安教授、周亚威教授、张莉副教授分别就项目设立的四个课题目前的具体进展、阶段性成果、未来工作计划等作了详细汇报。历史学院副院长陈朝云教授主持了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就项目经费的使用、成果的标注与认定、任务分配与激励机制、校外合作与交流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高星研究员在总结发言中肯定了现阶段项目在资料获取与整理、实验室研究、成果发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令人欣喜的成果,对项目成员的辛勤工作和院系领导的协调督促表示衷心的感谢。指出在之后的项目运行过程中,要重视和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如期圆满完成“中华文明根系研究”项目各项预期指标与任务。

合照

关闭

版权所有 © 2017-2018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地址: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