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博士论坛第43期 王一岚老师主讲“社交媒体语境下农民价值观的代际断层与传承研究”

由社交媒体使用所产生的代际数字鸿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甚至带来了农民价值观的代际断层。当前,中国乡村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乡村要彻底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在于农民的现代化,而农民的现代化核心在于其价值观念。2024年4月18日下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博士教师学术论坛”第43期在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会议室进行。主讲人王一岚副教授为我们阐释了社交媒体语境下农民价值观代际断层的表征、影响因素及演进趋势。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郑素侠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胡世明博士一起座谈交流,褚金勇老师担任主持人,郑州大学郭晨老师与数十位本、硕、博学生也参与到论坛当中。

本次论坛分为两个板块进行,第一部分是主讲环节。王一岚老师结合自身的乡村生活经历和以往的研究主题,向我们阐释了该研究题目的来源,即寻找乡村传播与意识形态的契合点——农民价值观问题。一岚老师提出,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中国农民价值观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但如官本位”、“男尊女卑”等思想造成现代农民政治意识薄弱、被动参与等诸多传统价值观中的糟粕也随之遗留下来,“人的现代化”尚未完成,两代人的价值观差异也形成了代沟问题。因此,一岚老师在“人的现代化”理论基础上,采取访谈、观察和问卷的方式,基于H省D村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差异,探讨了在社交媒体语境下农民价值观的代际断层问题。

其次,一岚老师结合许多具体案例,对社交媒体语境下中国农民价值观代际断层的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与归纳。一岚老师认为代际断层的原因主要包括政治观上的断层、婚姻观的差异、人际交往观的变化,并将其影响因素归纳为宏观社会发展层面、微观的家庭因素及媒介力量三个方面。最后,一岚老师总结了农民价值观代际断层所带来的影响,它造成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断裂,打破了传统的文化交替方式,形成两代人间的沟通困难;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切实的传承路径,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来营造村庄虚拟的公共空间,用乡村文化来链接两代人的价值观念,以及发展乡村文化教育,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第二板块是与谈环节。郑素侠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乡村研究经历,并为我们深入讲解了城乡之间的信息分化和代际沟问题,从这一角度入手对农民价值观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胡世明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对一岚老师提到的农民消费观以及官、家本位思想等作出进一步的理解,并提出了“农村人口流动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在城乡流动中的价值观调试”“农村婚姻仪式变化”等问题,各位老师从我国城镇化率和农村户籍等方面对此进行共同探讨。郭晨老师针对论文写作中的词语凝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素侠老师和一岚老师表示需要从他者的研究成果或其他学科研究中总结借鉴。接下来,各位老师就同学们的困惑进行了解答,一位同学提出问题,“乡村振兴应当依赖哪一波人?重点应该改变哪些人的价值观?”素侠老师表示可以依赖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他们是连接城乡之间的中介力量;褚金勇老师从古代告老还乡和自身的返乡经历出发,解释了当前乡村振兴的难点所在。最后,基于同学们的困惑,一岚老师为我们详细解答了关于田野调查的入场方式和乡村虚拟公共空间等问题。

在本次论坛结束之际,老师们分别赋言,以示对论坛和同学们的祝福。一岚老师寄语:“我们做研究必须胸怀天下,脚踏大地!”素侠老师同样表示:“我们需要热爱脚下这片土地!”世明老师讲道:“历史是由人民创造,我们研究乡村的目的更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最后,主持人褚金勇老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同时寄语同学们:“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专注力,把自己铸造成器,保持对人生志业的热情与担当,寻找到自身的安身立命所在,有一分光发一分光,有一分热发一分热。”(文/郭子仪、图/李易霖)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