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坛第31讲  张英培主讲“新生代青年如何在媒介观看中建构自我”


 

53日晚7点,由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主办的第31期“博士论坛”通过腾讯会议召开。我院青年教师张英培作为主讲人,带来关于“奇观表演与自我主体建构——那些观看B站跨年晚会的青年人”的学术分享。王超老师、秦艺轩老师作为与谈人参与座谈。来自我院和兄弟院校的师生120多人参加会议。

 

主持人褚金勇老师首先介绍这次座谈会的缘起。他说54日是青年节,今年恰逢是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一代代青年人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国家、青春之世界,我们以这次关于新生代青年的座谈会纪念属于青年人的节日。作为高校教师,我们的教学对象是生于90后、00后的新生代青年,借助这次讲座可以走进新生代青年的心灵世界,以更好地开展教学。这次座谈会也是新闻系教师党支部“能力作风建设”组织举办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张英培老师首先从“受众观”的理论变迁切入,逐渐引出新生代青年群体观看B站跨年晚会的问题。张老师结合2019-2021B站跨年晚会《最美的夜》,从“观展/表演”范式入手,考察《最美的夜》编码/解码的两个环节,分析影像文本、网络评论文本和访谈文本,探讨青年群体通过媒介影像进行自我主体建构的过程,并提出两个问题:一是《最美的夜》影像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权力关系?二是青年群体通过《最美的夜》建构自我主体的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与影像一致的家国情感共鸣和多元文化认同?经研究发现,在《最美的夜》影像背后,不只有对奇观生产和消费的一维理解,还是政治、经济、文化和青年群体权力博弈的结果,是对占主导地位强势话语的再现在生产这场奇观的过程中,商业资本、文化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看似缓和实则加速了人的异化,青年群体在成为文化生产者的同时亦成为平台的劳动者,最终难逃意识形念和商业收编的命运。但我们需要看到,技术在重塑生产关系和劳动关系之际,也重塑了劳动者的主体性和身份认知,各类青年亚文化群体已经向商业和主流靠拢,使用“奇观/表演”范式可以分析呈现他们观看《最美的夜》自我认同形成的过程。

 

在讨论环节,与会老师积极交流。秦艺轩老师从人与媒介的关系——受众是积极的能动主体,能主动利用媒介建构意义出发,探讨主体的社会情境脉络及社会关系如何塑造媒介消费过程。秦老师认为《最美的夜》体现了主流媒体与二次元文化的梦幻联动,这种跨越代际的交流和对话打破传统的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收编-抵抗-被收编的模式,双方可以更积极主动地方式进行对话交流和融合。王超老师总结了四个写作论文应具备的意识,即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学术史意识和当下意识,并从自身研究出发谈到媒介受众与电影受众研究的不同,指出影视表演和传播学研究方法这两种研究有结合的可能,能够做到既深入对象,又能宏观关照数据和材料的支撑。申爽老师说当下年轻人选择参与、共建“奇观”的原因,受众在新媒介环境中的身份政治值得进一步挖掘。汪振军教授提出在借鉴和学习西方的研究方法上,理论的本土化转向至关重要,提倡原创研究与创新发展。张淑华教授倡导青年学者应与资深学者多进行交流沟通,相互学习。

各位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多角度、多思维的学术交流,营造了融洽的学术讨论氛围。最后,褚金勇副教授总结座谈会。

此次论坛不但让老师们增进了了解,也让广大同学开拓了学术视野。老师们在讨论中提出的学术问题的凝练、理论方法的应用等问题对大家开展研究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李怡歌 供稿)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