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中国特色的内参传播”学术工作坊


 

4月8日,“中国特色的内参传播”学术工作坊在郑州大学成功举办。这是新闻传播学界第一次以内参为主题的研讨活动,由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与湖南师范大学内参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内参工作。20162月19日去新华社调研时,他专门来到负责内参的参编部,鼓励大家再接再厉,以高度责任心使命感做好内参工作。正是有感于内参之现实重要性,但又其与学术关注度不相称,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内参渠道的历史起源、制度创设、社会演进、政治功能、时代挑战,特别是其所反映的中国特色的信息沟通、政治传播体制改革与现代化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等相关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教授一直关注内参现象,1990年代起就多次呼吁加强中国特色的内参机制研究。近十年来更身体力行,相继发表论文多篇。他认为,内参传播极具中国特色,可谓中国式现代化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个具体案例;本次活动是新闻传播学界第一次把内参现象提升到学理层面进行严肃讨论,未来必将载入学术史册。

中共中央党校王海光教授也非常关注内参现象。结合多年党史研习经验,他分享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所依赖的多条不同类型的信息沟通渠道。特别是内参、内刊、工作动态、情况反映等参考类党内读物,对形势判断、政治决策、国计民生等大政方针的重要价值。

清华大学孟天广教授结合内参传播,基于信息政治学视角,分享了如何理解数字时代的国家治理。尤其是阐述了国家治理的信息理论,围绕数字时代国家信息能力的形成以及空前强化来分析国家治理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苏颖结合全面深化改革背景特别是最新一轮的国家机构改革,分享了她对下中国政治传播体制改革及其现代化的研究。陕西师范大学滕朋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吴麟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张放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吴涛博士、复旦大学刘月博士,以及郑州大学副教授李惊雷、褚金勇等也结合各自研究,分享了文件政治、应急内参、网络舆情,以及内参记者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实现等话题。

交流互动环节,尹韵公教授、王海光教授以其丰富的社会阅历、多年的治学心得,围绕史料解读、情境意识、理论素养、现实关怀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等对年轻学者们的发言进行了精到点评。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举玺教授曾任驻外记者多年,也很很熟悉内参现象。作为联合主办方,他和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沈贤岚一道感谢各位专家的莅临,为大家带来思想的盛宴。

本次活动恰逢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之际。19531月6日,在新华社发来的调研表上,他亲笔批示:“此种内部参考材料甚为有益”,并要求各地各部门都要设立内参。此后,这种“甚为有益”的内参资料逐步突破新华社一家新闻机构的范围,全方位铺设和拓展开来。内参制度逐渐定型,至今正好70周年。

2023年碰巧也是原新华社社长、人民记者穆青逝世20周年(2003-2023)。他既写过焦裕禄这样的公开报道,也非常注意内参渠道。穆青研究中心特发起本次工作坊,旨在基于政治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等多维考察,廓清内参渠道所反映的信息沟通、政治传播和国家治理,进而对这一日常新闻传播现象做理论提炼和提升,为建构中国特色新闻学、探索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参照,更好地发挥内参传播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的作用。正如参会嘉宾所言:无论“内参”还是公开报道,本质上都应成为“负责任的中介/媒介”,这才是真正地践行“勿忘人民”。

作为穆青逝世20周年系列学术工作坊之第一期,希望通过本次及后续活动,可以更好地推进穆青研究和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