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说:“新传青年说”第六季第三期比赛成功举办


3月30日晚,“新传青年说”第六季第三期在中核八楼演播厅顺利举行,本期主题为“小康说”。我院副院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刘哲老师,校学生处学生管理科智钢老师,广告系马二伟教授、韩文静主任、楚明钦副教授担任本次比赛评委。本期比赛由徐薇和刘志鑫主持。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小康”一词的由来。什么是贫困?什么是小康?6号选手张子怡从她的一次采访经历中得到了答案。一名贫困户的故事让她看到了脱贫前后老百姓的生活变化,黄秀文等扶贫干部的事迹也让她愈发明白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来自中国台湾省的12号选手黄子绮则通过一封封咨询卡向我们表达了她对“小康”的理解,唯有物质小康和精神小康并行,才是真正的“小康社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家乡的蜕变离不开全面的规划和人民的奋斗。2号选手邱彤来自河南道口镇。她家乡的脱贫攻坚战从运河古镇旅游业和道口烧鸡产业出发,“道口名片”传向世界各地,道口大地正大阔步迈向小康路。来自永新县的四号选手金嘉妮,是脱贫攻坚的直接获益者,当地人将共产党员的精神充分贯彻到了脱贫攻坚的每一步。

“贫穷是生命的初体验,奋斗是人生的主篇章”,在贫困县生活的人们,并没有安于贫困。8号选手曾雨荷、丁佳欣用她们家乡人民的脱贫故事印证了这一句话,曾经贫困的家乡在自我奋斗同国家建设的双面助力下不断变得更好。

“名利二字太小,非先生所求”,扶贫的道路离不开那些甘于奉献的共产党人。1号选手黄炜红外婆的生活,就是被这样一群人所照亮。当地扶贫干部对外婆每日的关照和每月的费用补助,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外婆的贫困生活。11号选手武学志讲述的副支书“五妈”,也是万千基层扶贫干部的缩影,她舍小家为大家,带领乡亲们种香菇、装香菇袋,帮助每家每户真脱贫。7号选手毛康佳的父亲作为村里唯一的医生,坚持为困难家庭治病,且从未收过他们的医药费。从小跟随父亲出诊的他,在父亲的劳累中,在村里人的一张张洋溢幸福的笑脸中,看到了扶贫工作成功的必然性和小康生活的光明。“心与百姓同忧喜,不拔穷根誓不还。”正是由于这样一群人的存在,才让脱贫攻坚的战斗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效,也让我们朝小康生活迈出了具有建设性的一大步。

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讲述者。“要想富,先修路。”3号选手罗迪,从家乡泥泞路到水泥路这一条路的变化,窥见了家乡脱贫的全貌。5号选手金政从三代人的讲述中,见证了回乡之路的改变,这并不是一条平凡之路,因为它带领着甘肃省景泰县走向小康,迈向未来,它是景泰县人们心中的瑰宝。10号选手任佳成则聚焦于脱贫后的家庭生活,从行和食两方面让人直观了解到脱贫户的现状。作为扶贫政策的受益者,9号选手张新的家从会漏雨的瓦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小区房,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生活正进行从“共建小康”到“共享小康”的努力转变,实现更高追求。

比赛结束后,马二伟老师进行点评。他充分赞扬了同学们的演讲具有的“三真”,即真实、真情、真挚。在演讲内容上,只有饱含真情的真实故事才能感动每一个人。

演讲完毕,刘哲老师为一等奖获得者金政、张子怡颁奖并合影留念,奖品为价值一千元的kindle阅读器;智钢老师为二等奖获得者张新、黄炜红、黄子绮颁奖并合影留念,奖品为价值七百元的三脚架;韩文静老师为三等奖获得者罗迪、武学志、曾雨荷、丁佳欣颁奖并合影留念,奖品为价值两百元的电动牙刷。楚明钦老师为最佳风采奖获得者曾雨荷、丁佳欣颁奖并合影留念,奖品为滑稽抱枕一个。

至此,新传青年说第六季第三期圆满结束。(文字:陈蕴倩、李梦瑶 图片:张紫宁、戴佳杉)


 

张子怡同学在比赛中

 

 

金政同学进行讲述

 

 

评委认真聆听选手们的演讲

 

 

马二伟教授进行点评

 

 

刘哲老师给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智钢老师给二等奖获得者颁奖



韩文静老师给三等奖获得者颁奖



楚明钦老师给最佳风采奖获得者颁奖



本场主持人徐薇、刘志鑫



评委老师、参赛选手和主持人合影留念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