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社区

 

 

 

 

互联网时代如何运用新媒体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

 

                 ——访豫记总编辑杨桐

 

采访人:郑州大学  汪振军  韩旭

                 2016年3月21日

    

新媒体时代改变了整个传媒行业的格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传统媒体行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生存的困境,也面临转型的机遇。传统媒体中走出的媒体人如何改变自身的境遇?新时代下如何把新媒体和中原文化相结合?在内容为王与传播变革的背景下,中原文化如何把握机遇,做好传承创新?作为研究华夏历史文明课题组的成员,带着诸多疑问,在2016321日上午对豫记新媒体创始人兼总编辑杨桐进行了采访。

 

1问:怎么想到从传统媒体辞职,转身投入新媒体呢?

杨桐:这个是基于以下几点的:一点是整个媒体大环境发生的变化。我们这一代新闻人基本赶在了媒体的黄金十年,我是2002年开始在河南商报做记者,之后又到东方今报凤凰周刊》工作,这三家都是市场化的媒体,单位和员工之间是一种双向选择关系,不像原来的党媒记者是一个铁饭碗。

进入到2013年之后,传统媒体受到强烈的冲击,传统媒体人受到的挑战和困惑是很大的。当时我转型的时候已经是34岁,媒体圈子吃的是青春饭,面对的是优胜劣汰,体力和精力跟不上的情况下适应新的环境很麻烦,中国和西方的媒体生态不同,很多方面对记者来说拼的不是经验而是体力。

比如在中国两会上,你很少会看到白发苍苍的记者,相反国外这样的媒体人会比较多。豫记是由四百余名河南籍媒体人形成的网络社区,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所供职的传统媒体都在转型,都是在适应新媒体的一个举措。

对于个体而言,大概留给记者的出路和转型的选项不多,无非是转型去商业机构做品牌宣传、文案策划等等相关的一些工作。2013之后有大量优秀的记者转型、创业,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打破了边界。原来想做些事情会有条件限制,比如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和自己兴趣、特长等相关的方向,如何找到你所服务的对象、受众群体而互联网把这个通道打通了移动互联网使这些限制变的模糊,条件门槛变低。

以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为代表自媒体平台,最初最活跃的并不是媒体人,而是非媒体人在主导,他们都还玩的风生水起。有媒体从业经历、擅长生产内容的人要想适应这个时代,主动的把握这样的机遇,这是做转型的前提。

 

2,问:为什么不做财经,资讯类,而要做一个这样的自媒体平台呢?

杨桐:互联网的内容生产从商业变现的角度来看,精准垂直于某一个领域和行业是大部分人的选择,而豫记和纯商业类账号主体不一样。2004年初,它已有四百多个分布在各地的河南籍媒体人,这群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有乡愁,有对中原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豫记要做的事不是以个人名义,豫记最初的名称指的是河南籍的记者,而我们要做的事情就变成了河南人的记忆。从内容上定位为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国内首个乡土社交平台。大多数媒体包括本土媒体已在碎片化阅读时代被海量信息冲击的晕头转向,丢失了很多优秀的内容生产方向。

 

3,问您能详细介绍下豫记的创办过程,在创办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

杨桐:豫记是河南媒体人的社群,2010年我去了《凤凰周刊》之后和老乡组建了这个qq群,而后逐渐扩大到400名河南籍媒体人,这个发展一直都是很顺利的,一群具有相同的地域属性、都有乡愁、具有同样价值观的河南人聚在一起,这是网络社群最初的形态,豫记新媒体使它的粘合力加大,现在已有800位河南籍媒体人成为豫记成员也就是豫籍媒体人社群的发展整体上都是比较顺利的。

你所指的应该是豫记新媒体项目运作的困难。所有的创业者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困难。首先的困难当然是来自资金的压力,我们最初只靠十几万起步,一直坚持到现在人员不断扩大。从开始我一个人带几名实习生到我们现在有9个人的专职团队。这个过程是很艰苦的,克服它靠的毅力和团队的协作。豫记是一个完全开放、自由、多元、包容的地方,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除了内容生产之外,还包括对自由的诉求,这个自由又包括经济自由和精神自由两个方面。

对于豫记整体而言,别人最关心的可能是豫记的生存,但这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因为我们很少讲自己怎么做生意。生意归生意,内容归内容,豫记能生存这么久,人员不断增加,产品形式不断演进,它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候,现在的生存能力已经不是太大问题。经过了前期资金紧缺的关口和团队的磨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把眼光放的更为长远。整体架构的设置、目标的推演和商业模式的建立,要赚更多的钱就要投入更大的努力,让你的商业模式变的更为清晰。

 

4问:在“内容为王”与传播变革的背景下,中原文化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传承与创新?

杨桐:第一,河南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然而在庞大的互联网阵地里,没有对河南乡土、历史、文明梳理的一个平台,如果说我们原来还有,至少到豫记上线这个节点上是断档和缺失的。河南一直强调要从文化资源大省向真正的文化强省迈进,但这一过程中有相当一段路要走,需要河南人文历史研究者包括文化产业的领导者和从业者共同努力,需要重新梳理和发现河南在文化方面的资源优势。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河南的文化产业发展和中原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天时、地利、人和具备,新媒体对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原文化传播至关重要。

第二,河南一直是受地域歧视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在外河南人受到标签形象的拖累。河南到底有什么好,需要我们去展示,重新树立在外河南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这个事情我觉得非常紧迫,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具有的条件下,如果我们没有这样一种向心力,是很难形成聚合那么如何完成呢?豫记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一直致力于挖掘以中原文化为主的华夏文明的工作。豫记的内容不仅局限在对过去的回忆上,也在国内的先进文化和先进城市的理念进行对比。不能总是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而不展望现在。我们做了两个东京的对比,一个是日本东京和过去作为世界一流大城市的开封“东京”。主要想在展示之外,更多地凝聚在外河南人的文化认同感,更多地呈现我们的文化资源。现在河南从事和喜欢文化打捞和挖掘的人,能不能对他们进行聚合,因为有热爱故乡的人才能重建故乡。

 

5问:河南网络新媒体在传播中原文化方面应该有什么样的担当和责任?

杨桐:我认为责任和权利是对等的。现在几乎绝大多从事文化传播的地域性账号都是个体机构。责任是出于对家乡土地的热爱,其实这实际上是一种自觉,这不是你必须要承担,而是自觉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你能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价值,这个价值能不能被公众所接受、认可,转化为生产力,保证可持续性,更多的人愿意参与、互动,有强烈的归属感。我们认为谈责任不是像苦行僧一样,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变的有趣、好玩,大家喜欢跟你一起玩,的高兴、玩的有收获等。这才是豫记想要的。

 

6问:豫记现在不仅推送文章,还兼职从事推荐书籍,卖小米酒,请问这是豫记尝试的一种盈利模式吗?豫记的最终盈利模式是什么?

杨桐:不管是读书会还是对作者书籍的销售等,都很难说是豫记的消费模式或盈利模式。书还有出版社、作者自己的利润实际上我们代为销售更多的是想给读者推荐优秀的内容。但同时我们可以获取的是哪些人对豫记的依赖程度较高,其实就是用户数据,包括他的兴趣等等。小米黄酒也是一样,我们在打捞河南人对故土的情感和热爱,实际上需要一种载体,这样的载体除了阅读之外,还需要实体来转化。所以说我们从来没有把这个作为豫记最终的商业模式,只能说是在这种商业化运营里的一种尝试。

豫记最终的盈利方式,我们更多的是靠豫记的内容生产能力,包括创意、策划和传播的精准力,定制型的内容生产,还有关于河南乡土人文领域的活动,豫记的人文体验游,淮阳的温酒话伏羲等等。豫记最重要的能力最终来自内容,因为你对一个行业比较专注,掌握这个领域的话语权,你就有可能去深度介入这个行业的很多事情。豫记的内容保证独立性,在内容之外,我们会基于豫记的用户兴趣开阔更多的经营性事务。

 

7问:豫记总是与大活动、大事件、大影响在一起,今年在活动方面还有哪些大的规划?

杨桐:今年我们想把河南80多个县进行县域文化的系统整理。一方面我们想寻找河南省的县域文化资源,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梳理,对县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进行多种形式的包装,这是2016年最重头的事情,其他的还包括每年都会举办的大型论坛,介入和文化有关的重大事件等。

 

8问:豫记现已在北京挂牌运营,今后还会在上海和广东成立运营中心,这是否意味着豫记已走出河南,开始在全国布局?

杨桐:豫记从一开始都不是河南的本土账号,我们的目标受众是三千万在外河南人, 豫记在做的是乡愁,离故乡越远,乡愁越浓。豫记有20%的粉丝是河南本土的,有80%是在外河南人的。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河南、河南人。我们有个栏目是《在外河南人》,他实际上反映的是在外河南人的打拼创业史。豫记北京和豫记华南的读书会面对的是在外河南的精英群体。我们写东京也好,广州的河南村也好,这都是站在全球的视野看待中原文化。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河南人在这个背景下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可歌可泣的故事,更多的是通过对于故乡和过去的回忆唤起人对家乡的热爱,另外通过现在取得的成就,打拼的经验告诉人们成长可参考的路径。

 

9问:据调查显示,现在80%的公众号都处于疲软状态,您对河南新媒体、自媒体发展现状,持一个什么样的看法?

杨桐:我认为河南的新媒体还是很活跃的。你不能用公众号来界定一个新媒体,公众号只是腾讯公司微信团队搭建的一个平台而已,所有的自媒体都不是完全依靠公众号活着的。比如,豫记在今日头条的点击数是4500万,这远远超出了公众号的阅读。在微博上我们仅仅发起的少林寺招聘这一个话题获得阅读量就有450万等等,包括参与重大事件,这些影响力远远超出公众号的范畴。我所知道的河南大多数的内容创业者在各种平台上都有入驻

整体而言,河南的活跃度一直挺高的,大家都很用心。现在微信公众号有1200万,做得好的这一部分,大部分都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都是一个团队在合作。能坚持下来这么久的,都有着自己的特长,它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是具备的,而具备的前提是被用户认可。

 

10问:豫记对河南自媒体和新媒体发展有什么样的启示?未来豫记的发展会遵循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是否会出手机APP?

杨桐每一个自媒体从最初到发展过程中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反复的推演,别人的成果很难完全的照搬和参照,很难去完全借鉴。做新媒体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坚持内容原创,你的影响力永远是核心竞争力。然后是社群,社群的粘性、活跃度是在商业运营上最重要的体现。本土账号各有千秋,很难说你有什么样的经验,在给别人什么样的启迪,我们也不会完全照搬别人的模式,做好自己,坚持、自主、开放、多元,这是非机构媒体人内容创业者首先具备的品质。

未来的豫记肯定奔着内容、文化、创意、产业去的,创新能力永远是豫记最核心的东西,不论是内容生产还是商业模式。豫记未来不会出手机AppApp如果功能不强的话,其实是没必要出的,这实际上对受众进行了二次分流。

                                                

  执笔人:韩旭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