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社区

 

 

 

 

新闻出版如何传承华夏文明

 

——访河南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蔡瑛

 

采访人  汪振军   穆毅

采访时间2016年3月22日

 

新闻出版在传承华夏历史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新闻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不断更新的传播载体和变化万千的传播环境中,河南新闻出版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怎样?如何更好地传承华夏历史文明?如何做好新老现代融合?如何打造新闻出版品牌?我们带着上述疑问,在2016年3月22日上午采访了河南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蔡瑛。

 

:能否从你们出版社出发,谈谈目前河南新闻出版的发展现状?

蔡瑛:就河南人民出版社而言,在出书规模上,每年出书品种有800多种,新书600多种,其他200多种是重印书,这是总体的出版规模情况。在出版内容上,河南人民出版社是一个政治性、理论性和公益性的出版社,这是我们出版社的定位。河南人民出版社的出书范围主要分为四块:一是主题出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二是学术出版,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三是公益出版,即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出版物,比如我们做的“河南文化援疆工程”。河南每年对口支援地区是新疆哈密,河南出版人每年为哈密出版10本书,这就是公益性质的出版物。另外,还出版有农家书屋、中小学馆配图书等,这些图书经济上不盈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履行出版人的社会责任、文化责任。四是地方读物,即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的图书。这四个出版板块,是河南人民出版社的出版范围,也是我们的出版职责。

从产业状况上来看,国内各家出版社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教材、教辅,谁拥有教材、教辅等优质出版资源,谁的日子就好过,而且非常好过。缺乏教材和教辅优质出版资源的支撑,仅靠单品书一本本的累积,经济效益不佳。河南人民出版社虽然社会影响很好,但因为没有教材和评议内的教辅支撑,经济效益是很差的,运行也较为困难。为了履行出版职责,我们多年负重前行,得到了读者和作者的认可。

 

:你们出版社在传承华夏历史文明方面出版有哪些有影响力、在读者中反响较好的书?

蔡瑛:传承华夏历史文明一个是传承,一个是创新,而河南人民出版社更注重的是传承。河南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积极传承着华夏历史文化。中原文化是河南人民出版社的重点板块,主要有以下几个大项目做支撑:第一个项目是《河南通史》。这是我社的标志性图书,以通史的形式记录了河南的发展脉络。第二个项目是《河南文化通史》。这本书是和省社科院合作的项目,300万字左右,涉及中原文化的方方面面,实际上回答了三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为什么说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和主干,河南在中国具有什么位置。第三个项目是《河洛文化研究》丛书。它以丛书形式陆续出版,反映了河洛文化的方方面面。第四个项目是与郑大合作的《近现代中国与河南研究》丛书。它是以学术集刊的形式每年出版一本,至今已有4辑。其研究角度是以中国的视野审看河南、用河南的事实解读中国。第四个项目是《中原文库》。它更注重的是传承,从先秦到民国,只要是河南人所写的经典性作品全部汇集,以影印的形式出版,字数有2000多万字。

中原文化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包括戏曲文化、根亲文化、姓氏文化、武术文化等,内涵十分丰富,河南人民出版社不断对其内涵进行深化和细化。比如河南是戏剧大省,我们做了《河南稀有剧种抢救工程》丛书,对可能消失的稀有剧种进行保护和抢救。作为出版社,我们做的更多的是传承,为读者尤其研究人员提供更好的文本。

 

:您觉得新闻出版在传承华夏历史文化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有着怎样的意义?

蔡瑛:出版是传承华夏历史文化的主要手段,具有思想精深、内容精良、制作精致的特点;就其形态而论,具有稳定、准确的特征。其作用与意义:一是具有保存作用,可将华夏文明优秀成果以文字、纸质形式传承,保证其不失传、不失真。二是具有创新作用,以学术研究的方式,探索华夏文明的当代价值,挖掘治国理政的智慧,挖掘人生智慧,这方面习近平同志做得很成功,常以“一句胜万言”的古人警句,阐述深刻的政治理念,深入人心。三是具有普及作用。以通俗读物的形式,向青少年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经典的优质养料,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四是有“走出去”作用。华夏文化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出版方式传播华夏文化,可发挥其生动、可存、持久的特长,并以包容、求同存异的姿态走出去,更好地推广华夏历史文化。

 

:网络时代给新闻出版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您觉得在数字转型中出版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蔡瑛:目前,受到网络及数字媒体的挑战,报纸、广播、电视都深受其影响,但图书受影响较少,所以图书出版业在多媒体、媒体融合方面做的不是很好,但也逐渐开始重视这一块。出版业进行数字转型过程中,由于前期投入量非常大,而出版社自身体量很小,所以做起来力不从心,需要有强大的支撑力支持。

不过现在也有点小起步。河南人民出版社做得比较成熟的是有声读物,就是在传统的纸媒上,用点读笔阅读,将静态化的书本予以视听化,给读者一种崭新的视听享受。其次是图书电子化,所有图书留存电子版交给云数据公司处理,与数字出版公司进行合作,有偿使用本社电子图书,增值纸质图书的社会影响力,等等。虽然在媒体融合和数字转型中做得还不成熟,取得的效果不太明显,但在这方面,出版社会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加大数字出版份额,进一步适应新一代读者的阅读需要和满足读者多层次的阅读需求。

 

:目前,像三联、中华书局,广西师大等出版社在出版行业中是很有影响的的。作为地方出版社如何做好书来传承华夏历史文化,打造我们的新闻出版品牌,您对此有什么建议呢?

蔡瑛:整个出版业是开放的,每家出版社的出版定位、出版优势是不一样的。地方出版社要出好书,就要比发达地区像北京的出版社费更大力气。第一,作为地方出版社,要在出版内容上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河南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出版社要立足于本地文化资源做文化的传承和整理,深耕细作本土文化。第二,维护好河南本地的作者资源。比如对郑大、社科院、河大等的作者资源,下大力气联系、遴选、支持,保护和维护好本土作者资源第三,要将本土资源推向全国。河南人做中原文化不能闭关自守,应该学会让河南之外的人接纳它,让中原文化开花结果。第四,积极主动做好公益推广。河南人民出版社做的河南中小学图书馆馆配图书,为中小学图书馆选择和配发适合老师和学生阅读的图书;农家书屋图书,选择适合农民阅读的图书,进行配给。其目的就在于传承中原文化,让读者认识和了解中原文化。作为出版社,做的事情不是立竿见影的,重要的是培养读者和培养作者。第五,做好品牌拓展。品牌宣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出版社品牌宣传,一是单品书品牌宣传,三是作者品牌宣传。三者是一致的。我们经常说“社以书立,书以社立”“作者托社、社托作者”,图书、出版社、作者是互动的。

在互联网+时代,出版社必须在图书营销上有新的思路。图书仅靠一般的自然销售是很困难的,必须依托营销宣传推广。现在网上图书的销售量已远远超过地面店,比如当当网,现在人们更倾向于在网上购买图书。网购主要体现在便宜、方便、快捷,所以传统的出版社要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加强营销推广,增强自身的影响力。

但是,由于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数字转型先期投资大,出版业人员结构不太合理,吐故纳新较慢,缺少新媒体型人才,对数字转型的热度有待提升。不过,在当今的全媒体时代,我们开始逐渐意识到新媒体的力量,正在审慎布局,适应时代的发展,借助新媒体保持图书的生命力。

 

执笔人  穆毅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