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社区

       

 

         论视频新闻与新闻摄影的差异和融合

                          

摘要:当下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受数字化技术影响以及网络平台日趋成熟,视觉新闻的传播形式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融合态势,视频新闻是应时代而生的一种新兴媒介,其集声音、图象、动画、特效等于一身,在多种媒介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网络媒体,这无疑给新闻摄影发展带来挑战,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存在差异,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彰显两种媒介特色,弘扬两种媒介的传播价值,我们有必要探讨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的关系,探讨视频新闻的理论结构与实践常识,使二者彼此借鉴,适应未来媒介融合的走向。

关键词:新闻摄影;视频新闻;静动之别;借鉴点

 

 

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新闻传播领域突然杀出一匹“黑马”,它借助互联网在计算机、手机乃至电视的公共空间以其影音合璧形式立体出现,其信息传播更直观、更生动、更快捷、更广泛,它有新闻摄影、电视新闻的影子,也有语言、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它对人们的视野影响越来越强烈,对大众的精神与道德影响越来越深入,这就是视频新闻。

视频新闻是一种新兴媒介,它主要依靠真切的画面形象传播视觉信息,与新闻摄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彰显两种媒介特色,弘扬两种媒介的传播价值,我们有必要探讨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的关系,探讨视频新闻的理论结构与实践常识。

 

          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的相同点

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谓“近亲”。但是它们分别是相对独立的信息形态, 两者诞生的时间不同,诞生的技术与文化背景不同,传播的主要平台不同、甚至作品的形式结构、传播的功效以及发展前景都存在差别。总之,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的关系是异中见同,同中有别。在全媒体时代这个媒介融合的新时期,梳理这两类信息形态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衔接点,有利于把握两者的特点,彰显各自的传播优势,使其高效地服务于广大受众。

 

同以客观为本

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都要依托见证事物的写真工具,与时间同步记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发生或发现的新情景,基于其与生俱来的本能,人们在对世界以及对人类自我认知的过程中,信赖它们,并喜闻乐见。迄今为止新闻摄影诞生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人与自然交往的重大事件,见证了社会风云的变幻,见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新闻摄影问世150多年后,地球人开展新技术革命,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数码相机、数字化摄像功能以及数字化的图像编辑制作系统,视频新闻以其活脱多彩的信息形式出现在传播领域,吸引着受众的眼球。无论新闻摄影还是视频新闻都属现代传播媒介,对人类的精神世界都有独特的感化作用。然而,这两类信息媒介的生命之根是客观。所谓客观首先以存在为依据,即两者传播的事物都是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作者在摄取和编辑过程中不能改变事物的因果关系,不能节外生枝增加任何内容情节。客观的另一种含义是“不带个人偏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说明或认识”。要做到这一点,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有如下难度:

其一,如何处理在选择中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新闻摄影多以瞬间形象的单幅画面出现在报端,即使用组照报道新闻事物也存在选择问题;视频新闻虽然可用连续画面动态展现新闻情景,它也无法在360度全程展现事物的每个宏观场景和微观状态,同样存在选择和提炼的问题。在其选择过程中要做到保持事物的本来面目,确保不带个人偏见,具体尺度难以把握,因为选择的本身存在取与舍的关系处理,其舍保本身就是对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某种改变。

其二,如何处理现场纪录与凝练概括的关系。新闻现场有诸多细节、诸多视角、诸多直接、间接或者无关紧要的视觉元素,其最终完成的作品必须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为此不可有影必摄,有情必录,必须借助概括的方式用凝练的画面完成影像叙事。其间记者需要在比较中思考、在思考中认知、在认知之时抓取。在受时间挑战和空间制约的情况下,在整体中提炼局部,并透过局部折射整个事件的“本来面目”这本身具有矛盾冲突。

从新闻摄影和视频新闻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找到其化解矛盾的方法:选择与提炼需要抓取事物的特征,在其特征展示时揭示事物的本质------唯有本质的才是真实的。

同具新闻属性

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广运用,照相机和摄像机的照相与摄像功能被大众所掌握,一个大众摄影时代宣告到来,如果站在报道角度审视为大众拍摄的图像,有起用价值者为数不多,这是因为大多照片或视频缺少一个关键要件——新闻性。这是图像报道所应具备的关键属性。这好比家族性质,同一氏族成员必须在一个姓氏内传宗接代,方能延续血脉,光宗耀祖。如以姓氏作比,探究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的关系,其两者均姓“新”,这是它们的血缘所在,传播者如果抛开这一相同属性拍摄照片或者摄制视频,其产品便会丧失新闻报道的根基,无缘进入新闻传播领域。

新闻照片与视频新闻虽有叙事结构之差,就其新闻性营造而言,两者有如下相同点:

第一,都须以新题材打基础。题材是新闻照片和视频新闻建构的基石,所摄事物如果司空见惯,缺少新意,之后的劳动便是徒劳的。即使某些枝节拍出新的感觉,因其缺失新闻由头,没有相应的背景材料,无法用文字和语言陈述,新闻照片、视频新闻则不能成立。

第二,都须用新视角展现事物。因其物象结构、透视关系、背景形态、光影效果的差异,新闻场景的不同视角给人的视觉感受有所不同——新视角给人以精神愉悦,甚至引发诸多思考,陈旧的视角平庸乏味,无力激发人的情感。视频新闻同样如此,其视角关乎视觉感受,关乎作品的叙事方式和主题的表达方式,从而影响其阅读情趣。

第三,都需要清新的瞬间给作品注入活力。感染力是摄影师的一种诉求,其作品的感染力来自影像的活力,其活力形成有视觉冲击因素,也有画面情景的新旧因素。单幅新闻照片瞬间选择清新与否决定整件作品的传播力度;新闻摄影组照画面情景新旧混杂其传播力量会衰减;视频新闻忽视画面情景创新,只能成为一种肤浅的叙事流程。

同载视觉信息

如前所言,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均为信息媒介,即从客观存在的新事物到读者之间的转述者。这种媒介所承载的是直观可视的视觉信息。此类信息的突出优势是超越语言、超越文字、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跨文化传播,在视力能及的情况下,它可被地球人所通读。

其视觉传播所依靠的是形象自身的表征作用传情达意,作为信息的生产制造者应着力画面经营,在新闻现场编制视觉语言与读者进行心灵对话。所谓视觉语言,是新闻现场物象自身表白和物象之间连结所产生的潜在话语被人类所领悟。这种语言是内在的,深邃的,耐人寻味的。作为瞬间凝固现场情景,借助静止局限空间叙事的新闻摄影,必须用高度概括的手段在画面内凝结相对丰富的影像话语,其作品才有蕴含,有分量。作为声画共鸣,文乐与之联动的视频新闻,虽可调用多重动力因素造势,也要主攻画面效力,借助画面语言打造作品魅力。实践证明,话语连篇的电影故事与电视剧因其喋喋不休令人生厌,借助视觉符号和肢体语言给观者以品味思考才会意味隽永。作为视觉传达的视频新闻亦如此。

 

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的不同点

既然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是图像新闻中的两个分支,其两者之间一定存在不同点。探讨其差别,有利于辨识各自的特征,张扬个性,在操作中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传播功效。

静动之别

因其时间控制系统和快门开启闭合作用,决定了新闻摄影的工具——照相机只能分割视觉空间使留驻的情景成为单一静止的画面。视频新闻如果采取照相机或摄像机的摄像功能记录新闻情景,则可以每秒24帧画面的记录速度准确再现事物流程。同是一件作品,相比之下新闻摄影因其画面少信息量小,视频新闻因其画面多信息量大;新闻摄影作品——照片画面因其静止单一显得单薄,视频新闻因其多元立体显得丰厚。然而事物的优劣是相对的,在其优势的背后是劣势,在其劣势的背后是优势,仅以新闻摄影为例:与视频新闻相比,其画面少,它却可用高度概括的方式使平面静止局限的视觉空间“一图胜千言”,至于如何做到“胜千言”,需要作者利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方法审视新闻现场不同物象的形象价值以及物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需用选择取舍以其对称或矛盾对立的表达方式展现事物,让观者顺应画面的思维逻辑解读画面蕴含。 1是可谓新闻摄影的经典之作,无须作者旁白和累牍的文字解说,通过画面背景和人物的姿态与神情,人们即可知晓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从其超然的竞技状态推断这次比赛的结果,其个人拼搏为国争光的潜台词尽在其中。这张新闻摄影作品的魅力不仅在于对赛事信息进行传递,通过其人物风姿使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人体运动的魅力和意趣,以及对人性美的彰显,通过照相机瞬间凝固的本能将流动的瞬间定格使其过往的历史成为永恒,也使人切实感受到静止影像的优势所在。视频新闻感人与否不在长,而在精。所谓精是图像、音响、解说等表意元素运用都要力求精到,尤其视觉元素,每一画面情景都应有其独特的写意功效,宁缺毋滥,其综合因素只有凝结为一个整体才能获得预期传播效果。

 

 

传播平台存在某种差异

新闻摄影作品与视频新闻是新闻事物与观众之间的媒介,但这种媒介无法与受众直接见面,还需借助传播平台发布方能进入大众视野。其传播平台介质决定其传播特点,影响其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关注程度。

新闻摄影作品——新闻照片主要以纸质平台——报刊作为领地通过邮局或自办发行的投递网络与读者见面。这种信息传递方式相对缓慢,要提高时效,摄影记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将所摄影像连同文字说明用电子邮件发给版面编辑;编辑必须在第一时间完成编稿任务;总编室必须在第一时间组版将其发送印刷车间,印刷车间必须争分夺秒出报,其报纸发行人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报纸送到读者手中。这一流程最快需要5小时左右。在信息繁荣时代,诸多单位及个人都订有多份报刊,遇重大新闻事件便会出现信息同质化现象,此时哪家报纸在第一时间与读者见面,哪家报纸便会赢得人心,如长此以往,则该报便可在与媒体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新闻图片直观,真切,可谓“快餐新闻”。在“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金钱”其效益至上的国度里,纸质媒体重视图像传播的优势,采用“图文并举,两翼齐飞”的办报策略。报刊杂志重视图像信息传播的标志是图片用量大,图片的篇幅大。其“两大”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报人对图片运用的最终诉求是质量:“题材新颖,意义重大,视觉强烈,画面深邃”这已成为众多报社和杂志社的用稿标准。

纸媒的传播特点是:无须设备装置,读者需要可信手拈来;纸面图像柔和,富有黑白变化,大小变化;阅读不受时间制约,读者可在闲适、舒缓、惬意中获得精神食粮。

报刊杂志是新闻摄影所利用的主要传播平台,新闻照片展示的次要平台还有展板和电子屏幕。

视频新闻需要借助电子技术和电能通过计算机、手机、电视等荧屏与观众见面。其传播特点是:画面形象立体,鲜活;有情节性和故事性;由多面体构成,优秀的视频新闻可引人入胜。视频新闻是信息,也是一种传播形式,这种形式的优势是新闻摄影所不具有的。但形式的优势不能决定理想的传播效力。无关轻重的题材,无主次的流水记录,无深浅的画面表达,无逻辑的音画组合是低素质视频新闻的通病。视频新闻要彰显其传播优势,使其动人心弦,需要克服上述缺点,用敏锐的社会眼光、严谨的工作态度,求新求变的进取精神、思辨灵动的画面打造视频佳作。

视频新闻因其传播面广、信息结构多元,其作品易激发受众情感,其发展前景也就比新闻摄影更为广阔。

 

        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之间的“借鉴点”

从宏观层面看,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同以客观为本,同具新闻属性,同载视觉信息;从微观层面看,两者可用同一工具摄取影像(照相机上有摄像功能,摄像机上有照相功能),用同一工具(电脑)编辑、传输、传播图像,可在同一题材上做文章,甚至在画面构成及画面语言营造方面也有诸多相通之处。因其血脉相通,故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我们可从高清视频图像中截取某一精彩瞬间转换为静止图像用于报纸插图,也可将某一静止的新闻情景插入视频之中,其专题新闻图片甚至可以整体组合借助视频软件打造成一个声画合璧的视频作品——这两种视觉传达形式未来将有更为广阔的融合发展前景。作为掌控其传媒的新闻工作者应该看到这种发展态势,探讨新闻摄影与视频新闻的之间的相通点,打开两者之间相互借鉴的通道,以取长补短,使各自羽翼丰满,高效服务于人民大众。

凝练概括

新闻摄影就是用视觉传达的方式告知读者一件新闻事件。这种告知方式是将一个反应事物特征、具有形象表现力,且能揭示事物本质的瞬间情景锁定在一个静止的画面内,让读者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中领悟画面主旨。通过一个点(瞬间状态)折射一个面(整个事件)触及问题的实质,这是一种概括性的叙事方式,可谓表达艺术。视频新闻是用数十上百个静止画面及流动画面讲述一件事情,表达一个主题,如果一个或几个平庸的画面形象混入其中似乎无损大局,倘若大多画面或者整个画面处在肤浅记录状态,则这个视频的问题便会凸显出来。视频传播也需要“精品意识”,而精品打造不容忽视每一个体画面的质量,其视频记者应学习摄影记者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画面构成,用摄影记者对事物高度概括的方略扎扎实实经营好每一个画面(镜头),让每幅画面都具备形象表现力,都有新鲜感、有思想性,都为揭示主题而存在——这或许是提高视频新闻质量,创造精品的一种途径。在著名的国外视频网站Mediastorm展示平台上所呈现的视频新闻《看的见的黑暗:阿富汗人》(图2),就是典型一例,作者不只注重运用不同镜头的起承转接来表达作品的故事性,其中也非常重视其中所穿插照片和单个镜头的画面语言和影象结构的经营,因而整个作品都极为精到而有分量,其开头画面所展示的是一个头带面纱的阿富汗少女被面纱遮蔽脸庞上露出的一只眼,眼中充满忧伤、戒备和恐惧,画面形式虽然并不复杂,但精到的影象语言给人非常深刻的视觉印象,让人透过这双眼睛去反思作品的主题,反思阿富汗人的命运和处境,给人以无限想象,因而对于视频新闻,对画面语言的把握同样需要认真经营和把控。

立体表达

真正的视频新闻,其所调用的一切叙事因素都会为表达主题而存在,并会处理好主次关系,使画面、字幕、解说、音响和音乐各尽其能。在这种操控状态下,一则视频新闻才清新、生动、感人。立体表达主题思想,合力拓展信息量和作品魅力是视频新闻的长项。新闻摄影的传播优势是概括性强,其优势的背后又潜藏着弱势:平面、静止的画面天生受到空间限制,所承载的信息量无法与视频新闻匹敌。在这种情势下,摄影记者应借鉴视频新闻的立体表达的思路,在专业范围内发掘某些可利用的因素强化静态画面的特色,拓展作品的信息量。

利用复合型画面结构增加画面信息量  相比之下,用单一形象进行画面构成,其信息量小,其画面的精神份量显得单薄。如果用两个或多种形象组合画面,新闻照片的信息量就大,其精神份量就重。利用复合型物象建构画面应视现场情况而定,那些与主体形象有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对主题思想表达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的视觉元素才有利用价值。3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复合型画面结构,其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有着特定的含义,都关乎主题思想表达:人是画面中的主体,复合型的人物形象结构勾勒出了人与人的关系,向读者告知了一个极其沉重的人生故事,在这里苍天与大地也各有其能,它们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维的视觉空间,也在有机组合中幻化成了一种情感时空。

利用复合型的画面结构增加画面信息量不是简单的物体相加,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必须用思辨的目光,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方式排除与主题表达相左的物质形象,用相应的景别框定有效空间。

利用象征性的视觉符号拓展画面内涵  有时新闻现场的某些动态形象或静态形象具有鲜明的形象特色,其既是本体,又与其它事物有某些相像,或者与某些事物关联,摄影师

发现其相像、相通之处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将其有效空间摄入镜头并冠以深刻感悟的标题,一件由纪实到创意的标题便告完成。此类作品思辨性强,可给人广阔的遐想。它既是事物本身,又超越了具象的就事论事,有一定的文化含量。《人民摄影》报在上世纪90年代首版发表过一幅一个乡村小伙子到城市闯荡人生,为手持“大哥大”满面春风打无绳电话而高高在上的富婆擦皮鞋的照片,在一般人看来这不过是生活琐事,甚至有些无聊;在作者看来这一情景非同小可,他以《同是下海人》为题发给人民摄影报被大幅刊登,此时人们才得知作者拍摄这幅照片的意。该件作品以题目作引子,让读者在画面浏览和感怀中寻找答案,懂得“男尊女卑”历史观的读者看到这幅被颠覆了的“伦理观”照片会产生诸多思考,懂得“下海”一词涵义的读者会被其两个下海人截然不同的命运所发问。命题对画面内涵拓展至观重要,好的命题来自于人生感悟,其命题有无创建性决定照片成败。如果《同时下海人》以“擦皮鞋”为题,其作品价值也就锐减许多。

利用某种表达方式丰富画面蕴含  新闻摄影的表达方式是作者发现现场某些相同或相对因素,通过视角选择进行形象组合,以此在思想意义上连接影像关系,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度,使画面意境由内向外延伸。3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强化了画面的视觉空间,人们透过其漫长的道路体味到了阿富汗人生存的艰难。人类社会已经步入21世纪,这个阿拉伯国家为何如此贫困落败?想到这个弱小国家的连年战乱和政治动荡,也就看到了这幅作品的思想根基所在。这幅新闻照片是用无声的画面语言对欧美列强战争罪行的控诉,是对其国内政权腐朽统治的一种控诉。

音乐元素

音乐在视频新闻中充当着抒情表意作用,它是一种情感润滑剂,在与主体形象的心音跳动中进入观者的内心世界,使人强烈感受到一种思绪,一种精神冲击与驰骋。用音乐包装作品,强化画面的情感意识,使其增加可读性,这是视频新闻的一种传播优势。以静止画面叙事的新闻摄影虽然无法以声音取悦于读者,却可借鉴视频新闻的音乐元素增加画面的美感与活力,为新闻摄影作品注入某种哲理。

音乐依靠旋律与节奏按一定调式向人们抽象地传递情感故事,其旋律的组成离不开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变化,如果缺失其相对性和矛盾冲突性,其音调就是一条平直线,偏离旋律的轨道。总之音乐创造的规律就是利用阴阳冲突的矛盾关系,经过宏观控制,最终使对立关系化为统一体。音乐家用“对立统一”这一秘密武器编制音乐语言,视频作品制造者借助音乐的力量传情达意。摄影记者亦可利用新闻现场存在的与主题表达相关的具有节奏感的线条、形状增加画面的审美情趣,还可利用明暗、冷暖、曲直、高低、长短、虚实的矛盾关系增加画面的戏剧性。

参考文献

[1] 盛希贵.影像传播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杨晓白.报纸网站的视频新闻时代.青年记者,2008.

[3] 郜书锴.  视频新闻:数字报业竞争的新趋向 .新闻记者,2009.

 

本文发表于《郑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1

 

世界冠军刘璇在奥运会上的竞技表现/赵彤杰

 

 

图2

 

3阿富汗人/ 2002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日常生活系列三等奖Tim Dirven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