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通向历史深处的道路

发布时间: 2005-10-08

                             --评《漫漫回家路》

    澳大利亚作家多丽丝·皮金顿的《漫漫回家路》(石青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给我们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悲壮故事。从作者以及作者所处的现实对待一段沉痛历史的态度上,让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历史进行又一重的反思。
    像任何一段历史一样,在20世纪初期.澳大利亚当局在如何对待土著及其后代的政策上,也有过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对于没有文字和书面历史的土著居民,这段飘浮不定地寄托在口耳相传之上的历史很容易随风逝去,但是积郁在心底深处的心灵创伤,也许会在部落中世代相传。他们的讲述没有清晰明确的时间标记,年久错乱的记忆也许会使许多情节叠加颠倒,幸亏有了他们能够书写的一代,有了作者多丽丝·皮金顿的记述,我们才得以和这样一段历史相遇。
    1931年,依据当时澳大利亚政府的政策,一些土著混血的后代被强迫从他们的家乡带走,送到1500英里以南的莫尔河接受家仆训练,年仅14岁的女孩莫莉带着妹妹和表妹逃离训管,沿着穿过沙漠的防兔篱笆,踏上了漫长的逃亡返乡之路。三个小女孩以惊人的勇气,徒步穿越西澳大陆,回到家人身边,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壮举,是在惨烈历史背景衬托下的一曲生命赞歌。根据这本书拍摄成的电影《末路小狂花》,以影像的直观方式,感人至深地诠释了一个家庭在过去的家庭分裂政策下的悲惨经历,电影还原的这一历史感动了许多国家的许多人。 
    读者和观众仿佛和这三个小女孩共同经历了一次漫长而艰苦的历程:赤脚走在充满荆棘的荒漠之上,没有地图罗盘,没有食物,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需要应对野兽的袭击,躲避天上巡逻的飞机和地面上围堵的警察,一心回家的执著信念,使她们充满了勇气和力量。凭借干百年来祖先遗传给她们的智慧,凭借着源自土地的力量,凭借她们的祖先千百年来和土地之间亲密的约定和熟稔关系,最终回到了她们的家。
    回首漫漫回家路,那是一段充满血腥和恐怖的历史。所谓的文明人以他们手中的枪炮,以自己强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图从宗教、饮食等生活习惯上占有、统治土著民族,似乎那些与阳光、土地和河流在一起的土著居民,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强加给他们的命运,只能在没有文字的黑暗之中无声吞咽这一段段难以平复的伤痛。这种以强凌弱的逻辑,这种强制推行的阵势,在我们今天的现实中甚至还在以新的形式重复上演。
    澳大利亚在回顾自己这一段历史时,坦然承认了自己的过失,承认这一段时期里荒谬的土著居民政策,在不止一代人的土著人心中产生了巨大的伤痛记忆。是让这些伤痛的记忆继续深埋在土著后人的心里,让它们慢慢发酵、变质乃至产生无可控制的怨恨和毒素?还是把这段历史曝晒在阳光之下,让所有的施害者和受害者都能从阳光的曝晒中得到罪衍的忏悔和伤口的平复?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两难抉择。
    《漫漫回家路》的作者多丽丝·皮金顿也来到北京,为我们再一次讲述这样一段难以忘却的往事。她的语言平静、质朴,没有仇雠怨恨,也没有难以释怀的不平,有的只是阔大胸襟的宽容和原谅。作为受难者的多丽丝·皮金顿女士可以宽宥历史,但历史本身不能冷漠和健忘。澳大利亚选择了坦诚与积极的方式,让土著人的这段沉痛历史通过土著人后代的笔书写出来,让历史的伤痛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响,这样的声响会在未来的时空里产生久久激荡的回响:不要再让这样的伤痛出现在我们未来儿童的心灵上。这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负责任的态度,愿我们的历史在未来都能够得到多丽丝·皮金顿式的书写,让我们的未来的道路再多一些辽阔的坦途。

(本文发表于《人民日报》2005 年9月22日文艺评论专版<第9版>)

上一条:大运河与刘绍棠
下一条:泄露隐情的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