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阎伟教授莅临文学院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 2020-11-09

2020年10月30日下午三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阎伟教授做客郑州大学文学院,于文学院203会议室开展了“一路走来一路读——近距离看英国作家”主题讲座,文学院百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知识不是空中楼阁,应该脚踏实地。阎伟老师将学术与实践相结合,多次游历欧洲,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安排旅行路线,边走边读,近距离地对作家作品进行体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相得益彰。身体力行,有了一种与书面阅读全然不同的体验,那就是能直接感受大师们的气场。阎伟老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文本细读法”、“历史阅读法”和“在场融合法”三重阅读方法,并着重强调了“在场融合法”的重要性。作家和我们一样,也是鲜活的个人,只有近距离地接近作家的生活,我们才能够对作家产生全面的认识。之后阎伟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四个英国作家的故乡环境、生平轶事、性格特征等,并以此为核心对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相应的解读。阎伟老师根据自己的阅读和游历,将这四个作家的风格概括为四种“气”,分别是莎士比亚的“人气”、简·奥斯丁的“俗气”、夏洛蒂·勃朗特的“硬气”以及托马斯·哈达的“乡气”。

首先是莎士比亚的“人气”。在这一部分中,阎伟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前往英国,对莎士比亚进行追寻和探索的旅行经历,向同学们展示了作为一个“人”的莎士比亚。他认为,莎士比亚能够在英国得到尊重和荣誉,一方面是因为他天才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他的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普遍的“人气”。

其次是简·奥斯丁的“俗气”和夏洛蒂·勃朗特的“乡气”。阎伟老师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简·奥斯丁的生平轶事与其因此而形成的婚姻观念,指出了简·奥斯丁小说中所表现出的婚姻与利益关系,指出了她的“俗气”;随后阎伟老师又拿生活在民风剽悍地区夏洛蒂·勃兰特的婚姻观念与简·奥斯丁做了对比,并以此来分析作家作品,进而指出了夏洛蒂·勃朗特所展示出来的那种更加注重自尊和爱情本身的“硬气”。

最后是托马斯·哈代的“乡气”。阎伟老师通过对《德伯家的苔丝》进行解读,以及对哈代故居的描述,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眼中只有自己的家乡,再容不下其他”的托马斯·哈代,并指出哈代始终身心如一地爱着自己的世界和故土所展示出来的“乡气”。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提问,阎伟老师也认真地进行了解答。阎伟老师指出,英国作家与其他国家作家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的“平民气质”,他们不像法国作家那样追求贵族化,而是专注地在作品中反映普遍的人性,这就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平民意识。随后,阎伟老师又就“读书”与“走路”的关系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读书与走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身体和心灵两个都要在路上”。阎老师希望大家既要有热切的心灵去感受异域的文化现象,更要用冷静的眼光分析评判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讲座我们看到了作家们作为“人”的一面,对外国作家和文化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创作应当深入生活,而不仅是浮于表层。(文 朱合峰)

上一条:南开大学文学院罗振亚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俞绍初先生为广大师生做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