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 2023-12-20
2023年12月2日下午,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生导师贾海生在文学院203会议室举行《简本<诗经>的文本特点及相关问题》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执行院长罗家湘教授主持,王保国、赵俊玲、梁帅、高小慧等多位老师出席,现场5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聆听了讲座。
贾海生老师首先介绍了《诗经》的版本和流传情况,指出简本《诗经》是古代《诗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简本《诗经》主要见于安大简《诗经》,清华简《耆夜》《周公之琴舞》,郭店简、上博简《缁衣》《孔子诗论》《民之父母》引《诗》,郭店简《五行》《语丛三》《语丛四》引《诗》等。诸简皆是战国时代据流传于中原地区的文献抄入楚国的文本,所抄所引《诗经》的篇章诗句反映了战国时代《诗经》的文本面貌。简本《诗经》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先秦诗歌以及先秦文化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对于研究上古音韵、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接着,贾老师举例说明如何通过简本《诗经》与传世文献的对照来展开深入研究。在《由简本<诗经>的超音节特点论诗在先秦的传习方式》一文中,贾老师通过分析简本《诗经》的超音节特点,指出楚简所抄所引《诗经》反映了先秦时代《诗经》的文本面貌,文本中大量声符、形符、假字皆非表现诗义的本字,加之文本中时见脱字、误字等妨碍阅读的因素,楚简《诗经》文本并不具备据简面之字即可达义的阅读功能。以新见材料与传世文献相互参证,可知自周初以来耳濡于礼典、耳受于学中的诗篇本字之音读始终伴随着不具备阅读功能的文本一起流传,二者相携而下,以文本为体,以音读为用,形成了共同遵循的诗学传统,最终的结果是本字之音读逐渐失传而徒有夹杂超音节字符的文本见存于世。
此外,贾老师通过安大简《诗经》与《毛诗》的比较,指出其中𫼄与仇互为异文,而现有的上古音构拟方案却不能解释两者相通的音理。在《由安大简<诗经>论仇的上古音》一文中,贾老师在字书、韵书记载不足的情况下,利用体现上古音特点的闽语方言数据重新审核仇的上古音,得出了𫼄与仇同音的可信结论。贾老师深厚的音韵学造诣,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讲座最后,贾老师就相关问题与现场老师以及同学们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他希望大家能够多关注出土文献研究成果,善于使用二重证据法,结合新出土材料与传世材料,展开深入论证,积极推动先秦文献研究。贾老师讲座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对于研究古代汉语、音韵学、文献学等领域的学者和爱好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简本《诗经》的相关知识,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出土文献的研究热情。
罗家湘教授总结指出,贾海生教授的讲座从考察简本《诗经》读音入手,为我们揭开《诗经》文本变化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利用简本《诗经》重新认识《诗经》面貌的重要路径。贾老师的讲座不仅展示了深厚学术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来认识和理解古典文献。希望同学们能够像贾老师学习,在音韵学、文字学、版本学上扎扎实实的下功夫,努力提升自己研究古典文献的能力。最后,罗家湘教授再次对贾海生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鼓励同学们积极关注中国古代文学前沿研究,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