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来临之际,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落实思政育人、实践育人理念,认真研究学院特点和专业优势,精心策划暑期实践项目。在前期充分准备基础上,学院申报的《“政”青春·“襄”治行:新型社会工作体制下党建引领“红+蓝”融合治理的襄城实践》获得郑州大学2025年暑假主题思政实践活动校级重点支持项目。在项目支持下,7月4日——13日,我院9名师生组成的实践团赴许昌市襄城县开展为期10天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座谈交流、劳动体验、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在乡村与社区间开展调研,用脚步丈量基层土地,用真心感受治理温度,实践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策划准备:前瞻谋布局,聚力备实践
为保证实践活动顺利开展,6月24日,党委书记于建军同志带队赴襄城县进行前期接洽,校友会秘书长刘娟积极联络校友为实践提供便利条件。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师生积极行动,迅速组建了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主的调研团队,党委委员、社会工作系党支部书记蒋美华、社会工作系主任黄冠指导学生精心打磨项目申报材料,全面准备调研方案。最终项目获得郑州大学2025年暑假主题思政实践活动重点支持,为接下来的实践获得奠定了有利条件。

第一站:座谈启新程共绘调研图
7月4日,“襄城实践团”师生与襄城县委社会工作部及相关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交流。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唐亚红致欢迎辞,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牛占营介绍襄城县情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情况,表达对调研团队的期待。团县委书记魏京京介绍当地大学生志愿服务及“三下乡”“扬帆计划”等实践平台。我院社会工作系主任黄冠介绍调研项目详情。实践团队长李嘉致谢并承诺深入基层、积极产出。与会人员还就调研安排与困惑充分交流,关爱老人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宋红昌表达欢迎与合作期待。最后,黄冠老师与牛部长总结发言,期待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创互利共赢局面。

第二站:爱心传温情服务暖人心
7月5日上午9点,实践团在青云社区参与“爱心午餐”活动。厨房内,师生与志愿者一同备餐,声响交织成温馨旋律;厨房外,“志愿服务赶庙会”热闹开展,义诊、义剪、义演轮番上演,师生们陪老人拉家常,陌生感在笑声中消散。饭菜上桌后,老人们向志愿者道谢,双向奔赴的温暖令人动容。

随后的调研座谈会上,襄城县关爱老人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宋红昌揭开了爱心午餐的初心:“看到社区老人吃饭难,就想做点实在事。”宋书记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起源和运行机制,让师生们对这份善意有了更深的理解。志愿者孟来发自费磨刀、坚守服务岗的故事也让人动容。此外,每月定期下乡的“爱心大篷车”项目,也让师生看到流动服务的价值。

7月9日,实践团跟随“爱心大篷车”前往湛北乡山前古庄。到达后,大家迅速投入备餐与志愿服务,丰富的爱心午餐与多样服务赢得村民称赞。通过了解项目的沟通与反馈机制,成员们体会到基层服务“久久为功”的坚持。

第三站:新业探动态发展赋新能
7月6日上午,实践团师生在襄城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余耀辉的带领下,与数位骑手代表、骑手站点负责人开展座谈。双方围绕骑手的生活与工作现状、党建引领在外卖骑手中的实际作用、骑手参与基层治理的情况等重点问题深入交流。实践团详细了解了骑手的工作特点、所需支持以及参与基层治理的意愿等关键信息,为后续调研筑牢了基础。

7月10日,实践团走访了6处具有代表性的“小哥暖心餐厅”。通过观察餐厅运营、访谈工作人员、与骑手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餐厅的运营模式及服务骑手的成效。此外,师生们依据前期掌握的外卖骑手工作时间、聚集地点等信息走上街头,利用骑手等单或休息的短暂间隙,与他们面对面交流。通过碎片化的沟通,拼凑出骑手们的真实想法,进一步掌握其切实需求、参与基层治理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政策的实际成效。

第四站:社区探模式治理求突破
7月6日,实践团调研襄城县城关街道北关社区,探寻“志愿红+社工蓝”模式的实践密码。在社区书记李红玉的带领下,成员们走访了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场所,直观了解模式落地场景。
座谈会上,实践团与社区班子成员围绕“红加蓝”模式的组织架构、运营机制及面临的工作人员待遇低、年轻干部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深入交流。与文艺队成员的对话,让大家看到文艺表演在政策宣传、文化传承中的“民间力量”,随机走访居民则从多角度丰富了对社区治理的认知。

第五站:乡村访实况发展觅路径
7月7日-9日,以及12日,实践团先后来到湛北镇杨庄村、双庙乡湾张村、颍阳镇槐树王村调研乡村振兴和农村治理情况。
在湛北镇杨庄村,师生团队与村民进行座谈,了解村庄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多元种植的集体经济发展历程及“大家事大家办”的村民参与机制。实践团还前往农产品种植基地进行考察,对产业运营与收益分配有了更直观认识。7月12日的入户走访中,村民们对集体发展的认同感与参与建设的获得感,让实践团更清晰地理解了群众力量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在双庙乡湾张村,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一同义务劳动,清扫道路、整理杂物,在汗水中拉近与村民的距离;8点的村委会“大锅饭”,师生与村民围坐畅谈,在烟火气中感受乡村温情。随后的座谈会上,实践团与双庙乡乡长、湾张村村委深入交流“和美乡村”建设细节,走访中切身感受村庄发展的蓬勃生机。

在颍阳镇槐树王村,实践团考察村容村貌与特色产业后,与颍阳镇党委书记、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围绕“和美乡村”建设经验与成果热烈讨论,随机入户走访让成员们从村民的真实反馈中加深了对乡村治理实效的理解。

赴襄调研期间,实践团脚步遍布城乡,从座谈交流到实地体验,从社区服务到乡村建设,收集整理各类调研材料和反思感悟文章近10万字,累计推送公众号16篇,每一份观察都化为对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深入思考。返郑后,实践团将继续深入整理调研资料,在撰写调研报告、形成决策咨询、扩大宣传报道方面持续发力,为基层发展不断贡献公管学子的青春智慧。至此,襄城实践项目取得阶段性成功,未来,学院将进一步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实践育人项目,为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进行更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