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培养

培养方案 管理制度 博士生导师

公共管理学一级博士授权学科培养方案(直博、硕博连读)

一、学科名称、代码

学科名称:公共管理

学科代码:1204

二、学科简介

1985年创建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是国内最早设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两所高校之一。1993年获行政管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11年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现有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河南省重点智库1个、河南省重点学科1个、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

本学科点在全国较早开展并不断深化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公共行政核心价值研究;创新公共政策理论研究,持续开展社会保障政策与社会救助研究和城乡社会融合发展研究。经过30多年的建设,本一级学科拥有较强师资队伍,导师队伍政治素质过硬,学术功底扎实、眼光敏锐、思想活跃、勇于创新,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和省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有较大价值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成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重要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政府决策咨询基地。

三、培养目标

本博士点以培养具备公共管理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管理能力,掌握相关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与方向,能够胜任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管理和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应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公共精神,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形成系统的科学素养,能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作中做出创新性的成果,并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

四、基本学制

本学科直博生博士阶段学制为5年,硕博连读生博士阶段学制为4年,培养方式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的,可以申请延长修学年限(以下简称延期),延期期限最长为3年。博士研究生应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最长学习年限为学制加最长延期年限。

直博、硕博连读生进入博士培养阶段后,因参加中期考核未通过或个人原因申请中止攻读博士学位或导师认为其不适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经学院同意后,可以申请转回原就读硕士专业培养,达到相关要求后,可按相关规定申请毕业和授予硕士学位。退出直博、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应在退出后两年内完成硕士学业,否则按硕士结业或退学处理。

五、研究方向

本学科涵盖7个二级学科方向,分别为行政管理、公共政策、教育政策与管理、社会保障、应急管理、城乡公共治理和全球治理。

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见附表(★号为学位课)。

表1: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一级博士授权学科直博生、硕博连读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9951006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32

2

996100102

第一外国语★

Foreign Language

32

2

99610020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odern Chinese Marxism

32

2

专业基础课

035518102

马克思主义国家经典理论★

Marxism Classic Theory of the State

32

2

035518202

管理学专题★

Issues on Management

32

2

035518302

社会研究方法★

Methods of Social Science

32

2

035518402

公共管理经典理论★

Classic Theor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32

2

035516302

公共政策分析★

Public Policy Analysis

32

2

035516402

公共组织专题研究★

Issues on Public Organization

32

2

036502502

公共管理理论前沿★

Frontier of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32

2

036502602

高级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Advance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32

2

036502701

公共政策前沿专题★

Frontiers of public policy

16

1

036502201

公共组织理论前沿★

Frontier of Public Organization Theory

16

1

036502401

公共治理国家比较★

Comparison of Public Governance

16

1

学术活动

996400201

参加博士生学术论坛、听取学术会议报告,1学分。

1

996400601

国际学术交流,1学分。

1

实践环节

996400102

1)进行实践能力训练,1学分;

2)博士生助教,1学分。

2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036615001

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必选)

Graduate thesis writing

16

1

035633801

公共管理经典选读

Selected Classic Reading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6

1

035633901

公共治理变革与创新专题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Public Governance

16

1

035634001

中国传统治国理政专题

Issues on China’s Traditional Governance

16

1

036610201

公共伦理理论前沿

Frontier of Public Ethics Theory

16

1

036610101

政府绩效评估前沿

Frontier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16

1

036615101

数字政府治理专题

Topics on digital governance

16

1

036615201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与技术

Public Policy Analysi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16

1

036615301

社会保障前沿

Frontiers of Social Security

16

1

036615401

社会治理前沿

Frontier of Social Governance

16

1

036610401

地方治理前沿

Frontier of Local Governance

16

1

036615501

政府应急管理前沿

Frontier of Governm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16

1

036611101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

International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16

1

036611201

国际安全与战略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y

16

1

036611301

全球治理研究

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16

1

036610801

教育政策高级专题

Advanced Topic on Education Policy

16

1

036615601

教育经济学专题

Topics for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16

1

036614701

职业发展教育学专题

Topics for Vocat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16

1

036614901

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专题

Topics for career planning guidance

16

1

公共选修课

99520020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Marxism and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16

1

99620010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必选)

Readings from Classic Works of Marxism

16

1

论文学分

开题报告

3

中期考核

3

预答辩

3

学位论文

16

注:专业基础课中,马克思主义国家经典理论、管理学专题、社会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经典理论、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组织专题研究这6门课,硕博生可以直接认定硕士阶段学分,直博生则为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中,公共管理经典选读、公共治理变革与创新专题、中国传统治国理政专题这3门课,硕博生可以直接认定硕士阶段学分,直博生为选修课。

七、攻读学位的学分要求

本学科直博和硕博连读的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论文学分两部分,合计66学分。其中课程学分41学分,论文学分为25学分。硕博连读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在硕士阶段已修课程可申请免修认定。

表2:硕博连读和直博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分要求

学分类型

课程类型

学分

汇总

课程学分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6学分

41学分

专业基础课

19学分

学术活动

2学分

实践环节

2学分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12学分

公共选修课

论文学分

开题报告

3学分

25学分

中期考核

3学分

预答辩

3学分

学位论文

16学分

总学分

66学分

八、学位论文

1.开题

开题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在有计划地完成课程学习、阅读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博士研究生应结合导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科研任务,选择公共管理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的课题,做出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转博后的第2学期(最迟不超过第3学期)、直博研究生原则上在入学后第5学期(最迟不超过第6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开题由各学科专业组织,由3-5名本学科或相近学科正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或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以学术报告方式进行。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检查研究生个人综合能力及学位论文进展状况、指导研究生把握学位论文方向、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环节。直博研究生原则上在入学后第8学期进行中期考核,硕博连读研究生原则上在转博后的第5学期进行中期考核。

3.预答辩

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初稿,经导师审阅认可后,由研究生本人向所在学科或培养单位提出预审和预答辩申请。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正式答辩前3个月进行。

4.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综合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开题报告通过后,博士研究生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2年,字数应当在10万字左右。在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导师组应负责组织校内外专家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审核,并按规定出具学位论文专家推荐书。同时,应当按照学校匿名评审的规定进行外审;外审通过后,方可参加正式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本人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当具有先进性、创造性、前瞻性,能够反映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水平,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上得出创新性成果。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和程序以及博士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按照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规定进行。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研究生推行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以科研经费为引导的导师资助制。导师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创新研读相结合、导师讲授、指导与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理论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国际化交流、教学实践等活动。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须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内做2次以上专题学术报告,参加4次以上学术报告会,并要求写出综述,交研究生办公室备案。至少参加以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的一项: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赴国(境)外进行短期或中长期访学、或参加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参加研究生国际学校;参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国际学术会议;参加国际学者的前沿学术讲座。同时,应积极参加或承担科研项目、政府决策咨询和其他社会服务活动。

公共管理学一级博士授权学科培养方案(直博、硕博连读)

一、学科名称、代码

学科名称:公共管理

学科代码:1204

二、学科简介

1985年创建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是国内最早设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两所高校之一。1993年获行政管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11年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现有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河南省重点智库1个、河南省重点学科1个、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

本学科点在全国较早开展并不断深化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公共行政核心价值研究;创新公共政策理论研究,持续开展社会保障政策与社会救助研究和城乡社会融合发展研究。经过30多年的建设,本一级学科拥有较强师资队伍,导师队伍政治素质过硬,学术功底扎实、眼光敏锐、思想活跃、勇于创新,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和省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有较大价值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成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重要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政府决策咨询基地。

三、培养目标

本博士点以培养具备公共管理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管理能力,掌握相关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与方向,能够胜任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管理和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应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公共精神,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形成系统的科学素养,能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作中做出创新性的成果,并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

四、基本学制

本学科直博生博士阶段学制为5年,硕博连读生博士阶段学制为4年,培养方式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的,可以申请延长修学年限(以下简称延期),延期期限最长为3年。博士研究生应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最长学习年限为学制加最长延期年限。

直博、硕博连读生进入博士培养阶段后,因参加中期考核未通过或个人原因申请中止攻读博士学位或导师认为其不适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经学院同意后,可以申请转回原就读硕士专业培养,达到相关要求后,可按相关规定申请毕业和授予硕士学位。退出直博、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应在退出后两年内完成硕士学业,否则按硕士结业或退学处理。

五、研究方向

本学科涵盖7个二级学科方向,分别为行政管理、公共政策、教育政策与管理、社会保障、应急管理、城乡公共治理和全球治理。

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见附表(★号为学位课)。

表1: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一级博士授权学科直博生、硕博连读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9951006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32

2

996100102

第一外国语★

Foreign Language

32

2

99610020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odern Chinese Marxism

32

2

专业基础课

035518102

马克思主义国家经典理论★

Marxism Classic Theory of the State

32

2

035518202

管理学专题★

Issues on Management

32

2

035518302

社会研究方法★

Methods of Social Science

32

2

035518402

公共管理经典理论★

Classic Theor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32

2

035516302

公共政策分析★

Public Policy Analysis

32

2

035516402

公共组织专题研究★

Issues on Public Organization

32

2

036502502

公共管理理论前沿★

Frontier of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32

2

036502602

高级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Advance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32

2

036502701

公共政策前沿专题★

Frontiers of public policy

16

1

036502201

公共组织理论前沿★

Frontier of Public Organization Theory

16

1

036502401

公共治理国家比较★

Comparison of Public Governance

16

1

学术活动

996400201

参加博士生学术论坛、听取学术会议报告,1学分。

1

996400601

国际学术交流,1学分。

1

实践环节

996400102

1)进行实践能力训练,1学分;

2)博士生助教,1学分。

2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036615001

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必选)

Graduate thesis writing

16

1

035633801

公共管理经典选读

Selected Classic Reading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6

1

035633901

公共治理变革与创新专题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Public Governance

16

1

035634001

中国传统治国理政专题

Issues on China’s Traditional Governance

16

1

036610201

公共伦理理论前沿

Frontier of Public Ethics Theory

16

1

036610101

政府绩效评估前沿

Frontier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16

1

036615101

数字政府治理专题

Topics on digital governance

16

1

036615201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与技术

Public Policy Analysi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16

1

036615301

社会保障前沿

Frontiers of Social Security

16

1

036615401

社会治理前沿

Frontier of Social Governance

16

1

036610401

地方治理前沿

Frontier of Local Governance

16

1

036615501

政府应急管理前沿

Frontier of Governm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16

1

036611101

国际公共事务管理

International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16

1

036611201

国际安全与战略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y

16

1

036611301

全球治理研究

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16

1

036610801

教育政策高级专题

Advanced Topic on Education Policy

16

1

036615601

教育经济学专题

Topics for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16

1

036614701

职业发展教育学专题

Topics for Vocat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16

1

036614901

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专题

Topics for career planning guidance

16

1

公共选修课

99520020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Marxism and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16

1

99620010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必选)

Readings from Classic Works of Marxism

16

1

论文学分

开题报告

3

中期考核

3

预答辩

3

学位论文

16

注:专业基础课中,马克思主义国家经典理论、管理学专题、社会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经典理论、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组织专题研究这6门课,硕博生可以直接认定硕士阶段学分,直博生则为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中,公共管理经典选读、公共治理变革与创新专题、中国传统治国理政专题这3门课,硕博生可以直接认定硕士阶段学分,直博生为选修课。

七、攻读学位的学分要求

本学科直博和硕博连读的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论文学分两部分,合计66学分。其中课程学分41学分,论文学分为25学分。硕博连读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在硕士阶段已修课程可申请免修认定。

表2:硕博连读和直博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分要求

学分类型

课程类型

学分

汇总

课程学分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6学分

41学分

专业基础课

19学分

学术活动

2学分

实践环节

2学分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12学分

公共选修课

论文学分

开题报告

3学分

25学分

中期考核

3学分

预答辩

3学分

学位论文

16学分

总学分

66学分

八、学位论文

1.开题

开题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在有计划地完成课程学习、阅读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博士研究生应结合导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科研任务,选择公共管理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的课题,做出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转博后的第2学期(最迟不超过第3学期)、直博研究生原则上在入学后第5学期(最迟不超过第6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开题由各学科专业组织,由3-5名本学科或相近学科正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或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以学术报告方式进行。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检查研究生个人综合能力及学位论文进展状况、指导研究生把握学位论文方向、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环节。直博研究生原则上在入学后第8学期进行中期考核,硕博连读研究生原则上在转博后的第5学期进行中期考核。

3.预答辩

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初稿,经导师审阅认可后,由研究生本人向所在学科或培养单位提出预审和预答辩申请。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正式答辩前3个月进行。

4.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综合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开题报告通过后,博士研究生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2年,字数应当在10万字左右。在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导师组应负责组织校内外专家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审核,并按规定出具学位论文专家推荐书。同时,应当按照学校匿名评审的规定进行外审;外审通过后,方可参加正式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本人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当具有先进性、创造性、前瞻性,能够反映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水平,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上得出创新性成果。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和程序以及博士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按照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规定进行。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研究生推行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以科研经费为引导的导师资助制。导师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创新研读相结合、导师讲授、指导与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理论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国际化交流、教学实践等活动。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须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内做2次以上专题学术报告,参加4次以上学术报告会,并要求写出综述,交研究生办公室备案。至少参加以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的一项: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赴国(境)外进行短期或中长期访学、或参加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参加研究生国际学校;参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国际学术会议;参加国际学者的前沿学术讲座。同时,应积极参加或承担科研项目、政府决策咨询和其他社会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