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独家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全总研究室主任李滨生:
中国工人伟大品格的概括和表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高度理论继承和实践创新
本网记者 郭振清 宋晓俐 李萍 林峰 吴超君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的全总十五届五次主席团会议和三次执委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强调要着力弘扬中国工人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于拼搏,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胜利、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作出更大贡献。
那么,提出中国工人伟大品格的国际国内背景是什么,有着怎样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何理解中国工人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关系?中国工人的伟大品格是如何形成的?中国工人阶级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新时期应如何大力弘扬中国工人伟大品格,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功立业?为此,两会期间,中工网记者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李滨生进行了独家专访。
大力弘扬中国工人的伟大品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中工网记者:众所周知,现在我们已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为什么要提出大力弘扬中国工人的伟大品格?
李滨生: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经济实现总体回升向好。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初步的,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大力弘扬中国工人伟大品格,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觉得,大力弘扬中国工人的伟大品格,其重大现实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力弘扬中国工人的伟大品格,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迫切需要大力弘扬中国工人伟大品格,进一步激发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团结动员职工群众始终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第二,大力弘扬中国工人的伟大品格,是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迫切需要。提高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全民族文明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大计。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迫切需要大力弘扬中国工人伟大品格,在创新实践中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始终做推动历史前进的时代先锋。
第三,大力弘扬中国工人的伟大品格,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迫切需要。保持党同广大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职工队伍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工会工作的发展规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职工队伍总量、结构、分布、利益实现以及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大力弘扬中国工人伟大品格,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最广泛地组织到工会组织中来,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组织引导职工群众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始终做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伟大品格的概括和表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高度理论继承和实践创新
中工网记者:就其理论内涵和价值而言,我们该如何理解中国工人的伟大品格?
李滨生: 王兆国同志提出要大力弘扬中国工人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于拼搏,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在新的形势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信念坚定、立场鲜明,即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胜利前进,始终做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力量。
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即始终坚定地站在发展生产力的最前沿,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不怕各种艰难困苦,不畏任何风险挑战,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坚忍不拔、埋头苦干,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为国家分忧、为企业解难,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始终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即继承和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正确对待改革过程中的利益调整,模范遵守国家法律,珍惜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强团结协作,维护社会和谐,始终做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中流砥柱。
开拓创新、自强不息,即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勤于学习、勇于实践,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掌握新知识,增强新技能,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改革开放共命运,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的先进性,始终做推动历史前进的时代先锋。
这32个字的对中国工人伟大品格的精辟概括和严谨表述,将中国工人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高度理论继承和实践创新。
中国工人的伟大品格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中工网记者:我们谈论的是中国工人的伟大品格问题,与此相关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工人阶级的特点。那么,该如何理解中国工人和工人阶级的关系?
李滨生:中国工人在这里主要指的是产业工人。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是由核心和非核心部分共同组成。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工厂工人始终是工人运动的核心”。
工人阶级是近代大工业的产物。17世纪中叶和18世纪末,英国和法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此后相继发生了产业革命,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恩格斯指出:“产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的阶级,但是也创造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前者的产业工人的阶级。”这个“产业工人的阶级”作为社会集团的最终形成是同产业革命有着直接的联系的。他们完全丧失生产资料和土地占有、摆脱封建行会束缚、“自由”出卖劳动力、操纵自动化机器为资本家穿在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经济条件首先把大批的居民变成工人,资本的统治为这批人创造了同等的地位和共同的利害关系。所以,这批人对于资本说来已经形成一个阶级”。
从中国产业工人的产生来看。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894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工业和产业工人开始产生的阶段。到1894年,外国资本家在中国非法开办船舶修造、原料加工等工业企业共191个,从这些外资企业中产生了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其人数有3.4万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兴起的“洋务运动”中,由洋务派创办的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近代工业企业约40个,雇工有3万人,这是中国产生的第二批近代工业和产业工人。1894年前后,中国民族资本共创办纺织、缫丝等近代企业100余家,雇佣工人达2.7万人,这是中国产生的第三批产业工人。再加上海员等交通运输工人,这期间的中国产业工人总数达10万余人。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外国资本的扩张,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队伍已迅速发展壮大,全国约有250万人,随着机器大工业产生发展起来的近代产业工人队伍,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主体和核心。除此之外,在全国大小城镇还约有2000万名手工业工人、店员、苦力以及农林牧渔等业雇工。他们虽然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物,不在工厂工作,但是与近代工业与产业工人有着日益密切的联系,并与产业工人处于同样的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从国际工人阶级,还是从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产业工人既是工人阶级形成和发展的源头,又是工人阶级的核心和中坚力量。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已经成为一个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在内的由各种所有制企业、各种机关事业单位的全体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构成的统一整体,产业工人成为宏大的工人阶级队伍的核心、主体和中坚力量,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正是产业工人与工人阶级的这种内在关联,我们所说的中国工人的伟大品格,也就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中国工人阶级的本质属性和突出优点是新时期中国工人伟大品格形成的坚实基础
中工网记者:在您看来,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是如何形成的呢?
李滨生: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新兴的阶级,它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在现代工业中从事有组织的劳动,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社会发展史上最革命最进步最有前途的阶级,由于中国工人阶级诞生和成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身受世所罕见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一是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特别能战斗;二是大公无私、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三是分布特别集中;四是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五是一登上历史舞台就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中国社会最有革命觉悟的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内部结构逐步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各项权益不断实现,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先进性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国家领导阶级的地位不断巩固。伴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奋进的足迹,自身的特点逐步发展、日臻丰富,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华。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为支柱,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不断前进。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充分肯定工人阶级的卓越贡献,高度赞誉工人阶级的光辉特点,大力弘扬工人阶级的崇高精神。毛泽东同志指出,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有革命的彻底性。邓小平同志指出,工人阶级的觉悟最高,纪律性最强。江泽民同志指出,工人阶级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胡锦涛同志指出,工人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和蓬勃的创造力量,勇敢地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地走在全民族伟大奋斗的前列。中国工人阶级的本质属性和突出优点,为新时期中国工人伟大品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
中工网记者:工人阶级的本质属性和突出优点决定了工人阶级的非凡作为。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人阶级都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李滨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坚决响应党的号召,以主人翁的充沛激情投身于热火朝天的建设高潮,顶住各种压力,战胜重重困难,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增产节约、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和技术协作活动,创造先进生产经验和先进工作法,涌现出了王进喜、蒋筑英、邓稼先等大批劳动模范,为建立起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发扬光荣传统,适应时代要求,自觉把自身利益同国家利益、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改革为己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胸怀全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争创一流,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奋进的精神状态、博大的全局胸怀和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旗帜鲜明地拥护改革,满腔热忱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努力为改革开放贡献才智和力量,识大体、顾大局,勇挑重担、不懈奋斗,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成为改革开放最强大的动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凝结着工人阶级的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劳动,铭刻着工人阶级的时代精神和伟大品格。历史雄辩地证明,我国工人阶级不愧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觉悟最高、纪律性最强的阶级,不愧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不愧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先锋,不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不愧是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顺利完成“保八”目标任务,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有关数据,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数以亿计新时代的中国工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焕发国家主人翁创造激情,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树立了光辉形象,展现了伟大品格,受到国际舆论的赞誉。
大力弘扬中国工人的伟大品格,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功立业
中工网记者:当前,如何大力弘扬中国工人的伟大品格,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李滨生:新时期中国工人的伟大品格,是我们团结一致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时代体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中国工人的伟大品格,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
一是要以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动影响带动全社会。广泛宣传工人阶级的劳动创造和卓越功勋,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推动形成“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浓厚氛围,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是要掀起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新高潮。加强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组织领导,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劳动竞赛向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延伸,引导职工积极参加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创新型班组、创新型企业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功立业。
三是要大力提高职工教育培训实效。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优良品格,陶冶高尚情操,加强职工技术技能培训,不断推动我国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
四是要努力实现体面劳动。加强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并切实保障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特别是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权益,精神文化需要和社会权利,真正使他们在作出奉献的同时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