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同约定行动’保增长到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素质,从替职工维权、全国送温暖,再到加强自身建设……过去的2009年对于中国工会而言可以说是忙碌的一年,但同时也是收获最大的一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鸣起这样对中工网记者总结了过去一年工会的工作,“这其中,发挥工会的作用,应对金融危机是一个重中之重。”
“共同约定行动”在全国形成不裁员、少裁员,不减薪、少减薪的氛围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一线的职工受到的伤害是最大的。”从事多年的工会工作,张鸣起委员对中国广大职工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么多年来,工人始终把工会当成自己的‘娘家人’,既然是‘娘家人’,工会就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做些什么。共同约定行动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形的。”
“事实证明,共同约定行动的成效是显著的,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企业不裁员、少裁员,不减薪、少减薪的氛围。”张鸣起委员在接受中工网记者采访的时候准确地将与“共同约定行动”相关的一组组数据脱口而出:截至2009年底,全国开展“共同约定行动”的企业达到631015家,覆盖职工8427.9万人,占建会企业职工的45.6%。
工会“大学校”让职工人人成“标兵”:提高素质才能接受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工人受影响,但我们还要考虑到工人自身素质的因素。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让广大职工职业素质快速增强、这样抗压能力才能增强。”张鸣起委员告诉中工网记者。
在这样的前提下,各级工会深入开展了“共铸理想信念、共促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
“一年时间里‘争创’活动中有265家单位、535个班组和1096名个人获奖,并对标兵单位、职工标兵、标兵班组分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称号。”张鸣起委员说,广泛开展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的作用也很大,去年组织的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吸引了全国1300多万职工参加,通过各级比赛晋升技术等级的职工达95万人。
发挥好工会“娘家人”的作用: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张鸣起委员在提到这“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三个“最”时,目光十分坚定地告诉中工网记者:“职工最关心的,就是工会要关注的。”
2009年一年中,工会大力加强源头参与,积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大型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了100%,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全同签订率为94%,比2007年底提高了2.3个百分点。
据张鸣起委员介绍,去年,各级工会筹集资金33.2亿元,走访慰问11.1万家企业和601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实现了对困难职工家庭走访慰问全覆盖的目标。全国3096家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两节”期间全部开通了24小时职工热线电话,共为36.6万人提供了医疗救助,帮扶21.7万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