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杨佳欣,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生物信息学2班班长,中共预备党员。本科期间成绩由大一上学期GPA2.57至大四GPA3.36,最终考研至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学院神经生物学专业。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顺利结项;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取得省级三等奖;毕设项目为《野韭根叶内生菌多样性和功能差异性分析》。
获奖经历:
国家励志奖学金(2022)
郑州大学二等奖学金(2021)
郑州大学三等奖学金(2020)
郑州大学三好学生(2022)
郑州大学优秀班干部(2022)
郑州大学优秀团员(2022)
郑州大学星级志愿者(2020)
大学经验:
记得刚进入大学,还是个萌新,什么都不懂。脑海里面只有上了大学终于解放的兴奋感,对绩点、奖学金、考研、保研这些都懵懵懂懂,丝毫没有个人规划,也因此错过了太多。大一第一学期的时候不知道好好学习,只知道玩游戏、刷剧,最后GPA只有2.57,仅有两门课程成绩高于80分。
大一下学期终于恍然大悟,开始好好学习。但是又由于疫情的原因,整个下学期都是在家里面上网课,也没有课本,只好跟着老师的PPT一点一点的学。考试又是开学考,在补实验课的同时还要复习考试。记得当时就是拿着自己整理的知识点坐在寝室楼梯上,头昏脑胀的背书。也是因此下定决心以后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记笔记,还要及时进行复习,而不是上完课之后依然脑子空空。大二下学期了解到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参加了大创,进实验室。
大三的时候进行专业分流,我抓住了这次机会锻炼自己,竞选了信二的班长。在不落下成绩的同时,配合老师的各项工作。大三下学期开始了保研和考研期,按照排名我是属于极大概率不能够保研的同学,所以在准备科目学习的同时开始准备考研以及夏令营的简历。我只投了两个学校——复旦脑转院和上科大,最后复旦脑转院没有入营,只拿到了上科大的offer。但是思考再三,最终还是决定考复旦脑转院。
经历了考研之后才能明白考研要比想象的要难,特别是身边的朋友一个个的都保了研的情况下。23考研更甚,经历了十月份的封寝和十二月份的放开以及复试时期的甲流肆虐。还好有学校和学院的关怀,在封寝期间每日发放免费饭菜和补给,以及院里老师们帮忙从图书馆和南北核心教学楼送书,让我们能够安心备考。十二月份很多同学都感染了,但是大家都热心的互相借药。在我考研前几天发高烧下不了床的同时,室友们帮忙带饭和接水。最终成功上岸复旦。
学习方法:
上课的时候尽量坐在前排,认真听课。另外就是课下找时间进行知识梳理,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搭建。专业课很多需要背诵,但是理解是前提,对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后背诵会事半功倍。
寄语:
大学是一个平台,它不仅仅能够让我们提升知识,同时还能锻炼我们,开拓视野和结交好友等。同时希望学弟学妹们以后能够及早树立明确的目标,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够不畏打击,有相信一切都会过去,会变的更好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