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大学商学院!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7月18日—19日,由北京市高教学会社科学报研究分会和河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联合主办,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和商学院承办的“人工智能时代学术期刊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北京20余所高校,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我省30多所高校,共100余名学术期刊界的专家学者参会。

郑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海杰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改变知识生产和学术传播的生态格局。京豫两地高校学术期刊的合作研讨,正是应对时代变革的主动作为。北京高校期刊在理论创新、国际视野方面具有优势,河南高校期刊在文化传承、区域研究领域特色鲜明,希望两地期刊加强交流互鉴,各展所长,形成学术共同体,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术品牌,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在主题报告环节,六场专家报告精彩纷呈。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刘曙光以《数智时代学术期刊发展的历史辩证法》为题,强调数智时代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交错带”,而身处时代“交错带”的学术期刊编辑,需要反思和审视“人—机”关系,以人的主体性驾驭AI,提高对AI负向效应的治理能力。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高自龙在《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建设》主题报告中,将学术期刊置于学术生态的大系统中,强调了学术期刊在促进学术民主、构建学术共同体中的关键作用。北京大学图书馆文献计量学研究室主任、中文核心期刊评价项目负责人张俊娥在题为《基于北大核心的高校期刊数据特征与分析》的报告中,分析了高校学术期刊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中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高校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质量评价和影响力提升提供了重要参考。清华大学《科技与出版》杂志社资深编辑郭田珍以《学术期刊推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脉络》为题,梳理了学术期刊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的历史演进,阐释了学术期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命和责任。超星集团期刊中心主任李丽在题为《新技术赋能高校期刊出版与影响力提升》的报告中,介绍了超星集团在利用新技术推动高校期刊出版创新方面的实践和经验。郑州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保营在题为《学术出版机构数智化转型的人才困境与纾解路径》报告中指出,学术出版机构数智化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普遍存在具备认知、能力、态度三维数智素养的出版人才急缺问题,需构建教育、行业、机构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平行论坛环节,来自京豫两地的20余位学术期刊主编围绕“生成式AI与学术出版变革”以及“经管学科建设与成果出版”主题进行积极对话和探讨。

京豫两地学术期刊的交流与合作,既是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更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积极作为。研讨会是京豫两地高校学术期刊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新起点,为京豫两地高校学术期刊在数智化转型中找准方向定位、优化出版资源、坚守学术品质提供了方向和遵循。

上一篇:愚公移山鉴初心 砥砺奋进新征程——商学院成功举办党性教育学习暨“十五五”规划发展研讨培训班

下一篇:我院赴河南水投资本开展访企拓岗校企合作交流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