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31 日至 8 月 2 日,在商学院执行院长王宁、党委副书记王传芳与王嘉祯老师的带领下,6位商学院学子组成的郑州大学商学院“智果新生”暑假主题思政实践活动团队来到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开展一场融合红色教育与科技助农的暑假实践活动。实践团先后走进博物馆、革命纪念馆追寻历史足迹,深入血桃产地、蓝莓种植园、食用菌基地、酥梨果园及葡萄种植村,围绕当地特色林果与食用菌产业展开全方位调研。本次活动旨在将课堂理论与乡村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红色精神的同时,为推动鲁山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实践团合影
第一站:馆藏拾光,城脉流韵
7 月 31 日上午,实践团为系统了解平顶山市各县域的城市发展与历史变迁,首站前往平顶山博物馆,通过参观 “白玉线雕鹰” 等珍贵文物,增强对平顶山市各县域的了解。实践团发现,当地依托文化引流与产业融合策略,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及脱贫攻坚中成效显著,为后续调研奠定了区域经济认知基础。


实践团参观城市发展史
第二站:桃林问岁,硕果盈仓
午后,实践团前往鲁山县熊背乡大年沟血桃产地,通过与种植户座谈、实地考察,详细掌握血桃生长周期、病虫害防治及销售现状。调研得知,血桃因生长周期短、不违农时的优势,已成为当地助力经济增收的重要作物。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与种植代表探讨科技赋能路径,为产业优化提供初步思路。


实践团在熊背乡大年沟血桃种植园考察
第三站:莓园探径,产销驰航
实践团前往昭平台库区乡蓝莓种植园,考察规模化种植模式与产销体系。了解到当地蓝莓凭借气候优势形成品质特色,通过“农户合作 + 企业运营” 模式实现线上线下销售,产品覆盖深圳、广州等地并形成独立品牌。实践团就延伸蓝莓产业链、开发附加产业等问题与种植方深入交流,为科技助农的具体落地积累一手资料。


实践团在库区乡蓝莓基地进行座谈会
第四站:菌棚觅巧,产业勃兴
8 月 1 日上午,实践团前往鲁山县瓦屋镇,来到了久久乡情食用菌种植基地与鲁山翔天食用菌现代产业园。基地负责人带领实践团开启了一场食用菌产业探索之旅。在实地考察中,科研人员向实践团介绍了菌种的选育、培养和保存技术。通过实地参观,实践团成员对食用菌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有了清晰而全面的认识,深刻体会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




实践团在瓦屋镇翔天食用菌产业园考察
参观结束后,一场别座谈交流会在产业园会议室展开。鲁山县副县长于韶华围绕鲁山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技术推广情况和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享。郑州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王宁带领实践团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实践团成员结合前期调研的所见所闻,就“科技赋能传统农业”、“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热点话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并与于副县长及相关人员进行深入交流。

实践团在瓦屋镇翔天食用菌产业园进行座谈会
第五站:梨园听语,农绪绵长
8 月 1 日下午,实践团走进了鲁山县董周乡,准备调研当地的酥梨产业。在蔡周乡支部书记主任的引领下,实践团深入到了酥梨种植的核心区域——果园。支部书记主任将董周乡酥梨产业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历程娓娓道来。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酥梨产业的实际情况,实践团与当地的种植大户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种植大户们热情地分享了自己的种植经验和心得,讲述了如何依托当地优良的自然条件,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酥梨的品质和产量。




实践团在董周乡酥梨种植园实地考察
第六站:红馆溯风,初心凝志
8月2日上午,实践团走进鲁山县豫西革命纪念馆。通过史料陈列与现场讲解,系统学习豫西军民的斗争史和鲁山县发展历程,从珍贵文物与历史场景中,深切感悟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与牺牲精神。此次红色寻访,深化了师生对党的光辉历程和优良传统的理解,筑牢了服务人民、奉献国家的思想根基,为实践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讲解员带领实践团参观豫西纪念馆
第七站:葡园踏露,科技润田
8月2日下午,实践团深入鲁山县辛集乡张庄村,聚焦当地特色葡萄产业发展,展开了深入的针对性调研,在与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秦志远等人的座谈会上,实践团了解到,张庄村葡萄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与示范引领效应,源于当地悠久的种植历史、农户的专业素养,更离不开村集体在销售渠道拓展、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持续投入。秦志远书记详细介绍了葡萄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与市场挑战,为实践团的调研提供了一手资料。


实践团与鲁山县辛集乡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秦志远等人开展座谈会
座谈会后,实践团深入葡萄种植基地,与农户面对面交流种植细节,收集实际问题与需求,共同探讨“科技赋能葡萄种植管理与销售”的具体路径。据介绍,张庄村葡萄种植已辐射全乡26个村,6000亩果园带动3800余户增收,年入超1亿元。巨峰、夏黑、阳光玫瑰……一串串葡萄不仅是“致富果”,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果”。




实践团在辛集乡张庄村葡萄种植地进行实地走访
田垄听声,青春扎根:
23级经济统计2班王静怡
在鲁山的这几天实践,是一场让理论落地生根的“修行”。“科技助农” 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弯下腰、沉下心。真正的成长,不在书本里的标准答案,而在听懂田间地头的 “弦外之音”;真正的担当,不是空谈理想,而是把青春的力量,化作让乡村更美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23级经济统计1班任豪勇
此次鲁山之行,对于郑州大学商学院“智果新生”暑期思政实践团的成员们来说,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亲密接触,亲身感受到了传统农业发展的艰辛与不易,也看到了科技赋能农业所带来的巨大潜力和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和感悟,继续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23级经济统计1班苏家兴
鲁山的农业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子,但科技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数智化管理的“升级坎”,仍需要更多人搭把手、出份力。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带回的不仅是调研数据,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或许是一个优化种植的技术方案,或许是一条拓宽销路的电商思路,哪怕只是持续关注的目光,都是对这片土地的回应。
24级经济学类5班李光彩
此次鲁山之行,对郑州大学商学院“智果新生”实践团而言,是一次扎根乡土的灵魂叩问。我们循历史文脉探平顶山城变,在血桃园、蓝莓田、菌菇棚、酥梨林与葡萄架间,触摸科技助农的澎湃脉动;于豫西革命纪念馆赓续红色血脉,体悟初心如磐。田间访谈中,既见特色产业蓬勃生机,更直面数字化短板与农人期盼。三日的汗水与沉思,让我们深谙“纸上得来终觉浅”的真谛。未来定当以调研为火种,燃专业智慧之光,在科技兴农的征途上践行“知行合一”,为中原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沃野藏真意,青春续笔锋

实践团合影
此次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让“智果新生” 实践团的师生们在红色沃土中筑牢了信仰之基,在田间地头读懂了乡村振兴的密码。从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中汲取的精神力量,与调研中发现的农业发展痛点、农户的殷切期盼相互交织,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青年一代在科技助农、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实践团将带着此行的收获与思考,以实际行动践行 “知行合一” 的青春誓言,为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