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吴艳利带领着满怀激情的“生生不息科普团”,踏入了新乡市上八里镇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为鸭口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育童行”公益盛宴。这所仅有90余名学生、10位教职工的乡村小学,因科普团的到来而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共同编织了一段关于成长、守护与梦想的温馨篇章。
活动伊始,科普团便精准对接了乡村儿童的安全需求,以一场场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拉开了序幕。李子悦同学以“大风吹”的欢快节奏和“身体红绿灯”的趣味引导,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悄然种下了自我保护的种子。随后,“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情景模拟将课堂推向高潮,孩子们在模拟的紧张氛围中,学会了如何应对气道异物梗阻的紧急情况;心肺复苏实操环节,两名勇敢的女同学在伊雪萍的悉心指导下,认真练习按压技巧,展现了小小生命守护者的风采。杨轩林则以系统而生动的方式,讲解了五种伤口包扎方法,孩子们分组练习,三角巾在他们手中仿佛变成了守护生命的魔法布,专注的眼神与规范的动作,无不彰显着科普活动的显著成效。
科普之旅,不仅是一场技能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科普团成员与孩子们“一对一”暖心交谈,倾听他们成长路上的欢笑与泪水,用爱与温暖搭建起一座座信任的桥梁。活动尾声,学院还向学校捐赠了涵盖科学绘本、文学读物的百本图书,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知识世界的大门。每位积极参与的学生还获赠了精美的蝴蝶标本,这份特别的礼物,如同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芽,激发着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
此次“三育童行”公益实践,不仅为鸭口小学注入了急救知识的“硬实力”,更以“生理教育+生命教育+爱的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为留守儿童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成长守护网。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生不息科普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知识的力量与爱的温度,让科学与关爱如同生生不息的溪流,滋养着每一颗乡村幼苗的心田,引领他们向着阳光,茁壮成长。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科学的种子已经播下,爱的花朵正在绽放。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生不息科普团”与鸭口小学的师生们共同见证了这一美好时刻,他们的故事,将成为激励更多人投身公益、传递爱心的温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