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风采
   首页   院系风采   正文

物理学院科普志愿服务队走进卢氏县兴贤里社区

发布人 :    信息来源 :物理学院     发布日期 :2025-07-16    阅读次数 :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乡村振兴,作为党和人民赋予当代青年的重大历史使命,不仅是展现担当作为的广阔战场,更是当代青年书写出彩人生的绚丽舞台。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团中央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物理学院科普志愿服务队满怀热忱,奔赴校地结对帮扶地——卢氏县兴贤里社区,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

实践团队紧密结合学科特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探索物理之光,点亮科学梦想”这一主题,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通过互动课堂、趣味实验、科技制作等形式,向当地中小学生普及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物理之光,领略物理之美,点亮科学梦想,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揭开共振的神秘面纱

7月16日上午,团队成员李甲驹、李鹏斌以生活中常见的共振现象为切入点,巧妙地通过互动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声音隔空传力”“水杯自发振动”等有趣现象背后隐藏的科学原理。随后,他们借助精心制作的PPT,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共振的定义、产生条件、应用场景以及潜在风险。生动鲜活的案例和形象贴切的比喻,让原本晦涩难懂的共振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孩子们迅速理解了其中的核心要义,眼中闪烁着对科学知识的好奇与渴望。

动手体验共振的魅力

下午,在志愿者们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分组协作,全身心投入到五个关于“共振”的趣味实验中。“声音的隔空传力”实验里,志愿者巧妙应用音叉和泡沫球,完美验证了同频振动传递能量的神奇效果,让孩子们亲眼目睹了声音的奇妙力量;“摆动的节奏同步”实验中,学生们通过操作单摆,仔细观察共振时的能量传递过程,深刻体会到了物理世界的规律之美;“声音控制水花”实验最为精彩,志愿者巧妙设计,用声波频率匹配水杯固有频率,制造出“水花起舞”的震撼视觉奇观,引得孩子们惊叹连连;“鱼洗盆”实验中,孩子们亲手搓动盆的“耳朵”,惊喜地观察到盆内水花震动的有趣现象,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奇妙融合;“共振可视化”实验则利用金属托盘和音乐,将声波共振的能量传递直观地展示在孩子们眼前,让他们对共振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实验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认真记录着观察到的每一个现象,并积极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思考。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平时课本上那些枯燥的知识,竟然还能这样看得见、摸得着,可太有趣啦!我回家也要把‘水花实验’做给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们看,让他们也感受感受物理的奇妙!”

传递科学火种

活动接近尾声时,实践队员们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再次系统地梳理了本次活动涉及的知识点,全面回顾了物理学基础知识、实验现象以及科技应用。小朋友们积极踊跃,争相回答问题,每一个孩子都在这场科学之旅中形成了自己对科学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在场的学生家长们纷纷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多举办,科学的种子一旦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相信他们学习和探索的动力将会更加强劲。”

实践队队长赵一丹介绍,本次活动组建了一支本硕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团队。他们将用一周的时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当地中小学生普及物理学基础知识、科技前沿动态以及科学家精神等丰富内容,期望能够帮助当地学生养成“爱科学、用科学、善观察、肯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增添强大动力,助力他们尽早树立伟大的科技报国梦想。本次活动,充分展现了郑州大学学子服务社会的强烈责任与担当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



上一条:医学科学院研究生赴郑州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
下一条: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赴何家冲开展暑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