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推动党建与学科专业深度融合互促提升,11月14日,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吴艳利带领研究生工作团队、研究生学生干部代表和“生生不息”博士生宣讲团骨干成员到巩义、洛阳两地,开展“一学科一品牌”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追寻红色记忆,砥砺初心使命
活动期间,师生们参观了豫西抗日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巩义市新中镇,新中镇所在的老庙山地区,曾是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的后方基地,嵩山区党委、专员公署(后改称豫西一地委、一专署)的办公地点位于当地的“柏茂庄园”内,我党领导的豫西抗日斗争中著名的琉璃庙沟伏击战也发生在这里。馆内共布展历史照片近500张、文物200多件,原景再现展室2个。纪念馆通过大量照片、文物、绘画和文字,揭露了侵华日军轰炸、焚烧、抢掠、屠杀、残害妇孺、制造细菌战毒气战等滔天罪行,再现了豫西抗日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恢弘历史画卷,师生们在参观学习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随后,全体党员同志在纪念馆广场整齐列队,面向鲜红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彰显了党员们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的坚定信念。
聚焦专业赋能,服务国家战略
实践团转赴洛阳,将学习视角从厚重的历史延伸到充满活力的现代田野。在中药基地,师生们深入了解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现代科技对药材种植、加工的赋能升级,这些实地观摩,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感悟先贤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是班超纪念馆。师生们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讲解,重温了这位东汉杰出外交家与军事家“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巩固边疆、促进民族融合的丰功伟绩。班超身上所体现的勇毅、担当、忠诚与开拓精神,跨越千年时空,与当代青年应具备的品质高度共鸣。他的故事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个人理想只有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才能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此次巩义、洛阳之行,是一堂融红色教育、专业实践与历史文化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思政课”。师生们既在革命圣地汲取了信仰的力量,又在产业一线见证了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更从历史先贤身上感悟到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此次活动的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学习与科研工作中,努力成长为强农兴农、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