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24日,由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文学院承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协办的郑州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文学传承·文字弘美·文化深掘”分论坛在文学院202、203报告厅顺利举行。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员丛治辰,郑州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刘素娟,文学院党委书记云桓、副院长齐航福、罗家湘教授出席,开幕式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勇主持。
开幕式上,云桓表示学术发展既需要扎实的基础,也离不开开放的平台,期待同学们以本次论坛为起点,打破学科壁垒,探索交叉融合的创新路径,让学术薪火在碰撞中生生不息。刘素娟肯定了“文学传承·文字弘美·文化深掘”的论坛主题,希望同学们能够潜心问学、开拓视野、积极创新、锤炼自我,借助论坛、讲座等平台提升学术能力,发扬学生主体精神。李勇介绍本次论坛共收取论文396篇,遴选出20篇宣讲论文,38篇张贴论文,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活动、创新科研形式。
随后,丛治辰以“科技与人文”为主题,从个人阅读经历入手,探讨科幻文学在想象与现实间的边界。他指出科幻小说的内核在于人文,科幻作家们通过文字探寻科学发展可能对人类社会结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带来的潜在影响,科幻小说实际上承载着人类的防卫心理与焦虑情绪。关于人类被AI替代的担忧,他指出,AI永远无法代替人类本身,消解这种担忧的方法在于培养自身的创造力与思考力。
24日,金胜昔、孔德玉等2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就自己的论文进行宣讲。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陈勤娜、姬亚楠研究员,文学院梁帅、何余华、孙嘉铭、肖文婷、贾思稷老师从论文选题、研究方法、结构布局等角度对宣讲论文进行深入点评。
闭幕式上,评选出最佳论文奖、最佳宣讲人奖、最佳提问奖各5名,最佳点评指导老师2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勤娜与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梁帅分别对第一、第二会场作总结性发言,充分肯定宣讲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思维。
本次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促进文学院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文学院将以此次论坛活动为契机,继续发扬“以文会友、以学论道”的学术精神,不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增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推进更高质量的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