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蕴。学生罗扬才烈士在校内囊萤楼创建了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厦大支部。囊萤楼不仅传承着厦大的革命精神和历史,同时也是外文学院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地方。外文学院党委深挖“红色资源”,推出“红色外文”系列活动,在基层党组织探索“红色文化”育人工作,让“囊萤之光”薪火相传。
受洗礼,追寻红色记忆。开展“红色记忆”支部立项,牢记厦大革命传统,弘扬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新生入学时,要求各支部党员结伴新生参观校史展览馆、陈嘉庚纪念馆、罗扬才烈士纪念室和鲁迅纪念馆;日常组织生活,让老党员带领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厦门烈士陵园、鼓浪屿好八连等革命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寒暑假组织“囊萤之光”主题社会实践队,赴中国革命的摇篮瑞金、井冈山,通过参加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深入学习了解革命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温经典,传递红色情怀。学院离退休支部党员发挥余热,组成“红色导师团”,开展“红色导师”项目活动,每月组织一次红色经典读书日,并开展讲座和座谈,给学生党员解读红色经典;八九十岁的老党员将自己在旧社会所经历的苦难历程和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感受讲给学生党员听,让学生真切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坚定永远跟党走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建组织,播撒红色星火。将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党员引入新生党员队伍中,实现新生党支部建在班上。以党支部为班级核心,党员为主干力量,在思想教育、学风建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个方面带领班、团建设,让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有实力、有资源、能战斗的坚强堡垒。学院每年有近100名学生到境外交流学习,其中四分之一是党员,成立访学临时党支部,凝聚同在当地的厦大学子,并让学生党员在海外也过上组织生活;在每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成立临时党支部,负责组织在实践驻地的党史党建学习调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扛责任,展示红色风采。“红色辅导员”和“红色译员”是外文学院学生党员社会服务的两大身份。学院坚持开展“红色辅导员”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到厦门、漳州两地为外来务工子弟和留守儿童义务开展学习辅导和成长帮扶。长期组织一支专门由学生党员组成的“红色译员”队伍,为全省各地和学校的各类外事接待、大会现场、商贸洽谈、旅游景点、道路楼房等提供翻译人才,为厦门加快国际化旅游港口城市建设和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提供智力支持。
聚人心,共庆红色生日。学院把学生入党那一天称为党员的“红色生日”,当作人生又一个新起点。党支部每年为党员在囊萤楼罗扬才烈士纪念室庆祝“红色生日”,安排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有入党动机的同学参加生日聚会,一起见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许下红色诺言。一位党员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的红色生日,重温了入党誓词,许下了红色诺言,铿锵誓言汇成最动听的生日歌,和大家相识在党的旗帜下,终身难忘!”
信息来源:教育部网站
网络链接: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193/201403/16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