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实走密最后“针脚 ——三论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总攻

作者:党锋 发布时间:2020-09-03

建档立卡信息是否及时更新,政策落实落细了多少,群众给自己工作打多少分……日前,周口项城市“帮扶队”走访丁集镇关庄村每个贫困户,针对发现的户表籍不一致等40多个问题,查短板找弱项,建整改台账,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奔小康。

时至金秋,跳动的时针擂响时间的战鼓,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总攻。我省尚有35万贫困人口未脱贫,52个贫困村没有摘掉“穷帽子”。关庄村虽小,却能管中窥豹: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我们必须要有更实的攻坚举措,在查漏补缺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

经典军事战例告诉我们,战役进入最后的总攻时点,指战员是不是心细如发,决定着胜利的成色。这个时候将士们面对的,不仅是最难攻的高地,还有潜藏的碉堡、未知的天气等诸多不明因素,要胜得干净彻底漂亮,预案必须缜密细致,不能有丝毫纰漏。脱贫攻坚是一场载入人类史册的减贫战役,一鼓作气打赢最后的总攻,走实走密最后“针脚”,堵住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跑冒滴漏”,不可或缺。

细节决定成败。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贫困人口基数大的河南年均减贫110多万人,脱贫好故事响彻中原大地,疫情冲击下有力化解返贫致贫风险,靠的是真扶贫、扶真贫。把50%以上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向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上班挣工资;出台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老区旧貌换新颜;完善“3+3+N”医疗保障政策体系,织牢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的托底保障网;下达“三山一滩”地区专项扶贫资金,让易地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我们咬定精准扶贫不放松,脱贫群众的笑脸越来越多,笑容越来越灿烂,也接通了党和群众的“最后一米”。过年时很多贫困户贴的春联是:“脱贫不忘扶贫人,幸福感谢共产党”。

成绩越喜人,责任越重大。已经脱贫的群众,想着赶快富起来,要求收入高些再高些,村容村貌美起来;尚未脱贫的群众,急着拔穷根,盼着扶持力度大些再大些。脱贫攻坚进入最后总攻,我们的贫困存量虽然不大,却是最棘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是制约贫困村发展、贫困群众增收的“卡脖子”问题;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标准不高、养护投入不足问题逐渐凸显;“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是突出短板。督查发现,我省脱贫攻坚的“针脚”不够密实,“两类户”监测规模偏小、应纳未纳;部分地区新建或改造房屋质量差,有些安全饮水项目后期管护不到位;一些地方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没有融进去、更没有被带起来,等等。当这些实情同疫情防控常态化叠加,群众期盼每增加一分,脱贫工作就得细十分。

牵牛要牵“牛鼻子”。聚焦最不托底的地方、最不放心的环节、群众反映最多的领域,查漏补缺、不落一人,脱贫攻坚最后总攻才能势如破竹。要查目标进度,全面盘点剩余脱贫任务,什么缺补什么、什么弱帮什么,把工作重心放在持续增加收入和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上,确保减贫任务全面完成。要查疫情影响,突出稳岗就业,突出产业扶贫,突出消费扶贫,确保各类损失有效弥补。要查返贫致贫,把动态监测抓好,把保障底线兜牢,把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做实,确保脱贫成果不断巩固。要查短板弱项,着力解决住房安全问题,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工作落实精准到位。要查风险隐患,稳定带贫产业链,加强舆论引导,确保收官进程平稳顺利。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疫情期间因蹭网上课而成为“网红”的淅川寒门学子,通过扶贫帮扶有了自己的电脑,如愿考上大学;去年还为儿女学费发愁的通许县侯李村村民侯颜,靠2万元帮扶资金养鸡,今年上半年有了3万元的纯利……脱贫攻坚让无数贫困家庭实现命运的“逆袭”。以冲锋的身姿投入最后的总攻,“全、准、严、实”抓脱贫,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