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庄看农村基本情况
2006
年
5
月
1
日
、2日,郑州大学马列主义研究会四名同学在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孔庄村进行了一天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解读与调研活动,在当地村干部和村民们的配合下,发放了200多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资料并走访了30多户家庭,取得了一定宣传效果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当地农村的基本情况,我们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也有了一些体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无论是政府还是广大农民们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行,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将是一个曲折而长期的过程。从我们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改进和注意的事项有很多。
从“生产发展”来看,生产发展主要是指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使农村二、三产业逐步扩大。对村中土地、水资源等进行合理配置和规划,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 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生产工具现代化。在实际行动上,政府也做出了重大的努力,以河南省为例,除了在财政资金上加大对农村投入,2004年全省取消农业税,从05年起政府对广大农民发放了种粮补贴,06年不仅增加到七项(对种粮农民粮食直补、对种粮农民综合直补、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专用玉米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而且在补贴标准上又有所提高(各地标准不一)。以孔庄村为例,在公共建设方面,在政府资金支持下,村里下辖的四个自然村在年底前就能全部通上柏油路,村里的小学和初中也能够加以修缮。从农民个人来说,各项补贴的实施,给农民的劳动生产带来了诸多实惠,如村里有人在农机补贴的支持下购买了大型收割机及其他农用工具,在农业生产工具上就有了很大改进,提高了劳动效率。这都是令老百姓们拍手称快的事,使农民朋友们切实感受到了益处,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但丛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农资成本的提高,农民在农业上的投入也相对提高,在加上近几年农产品的价格逐渐下滑,虽然政府免除了农业税并给予多项补贴。但两者一相抵,村民们并没有从国家的惠农政策中收益多少,农业收入相比于往年也未有大幅度提高。再者农村在技术方面相对缺乏,农民朋友们对技术有很大渴望。但从调查中发现,近60%的村民没有受到过关于种植和养殖方面的技术培训,即使接受过的技术培训,也是以推销种子为目的的商业活动。没有政府部门组织的服务性农业知识讲座。而且在新技术的推广上也存在缺陷,以棉花的无土栽培为例,由于只是企业的宣传,大部分的村民为求保产,不愿意冒险试用新的种植技术,偶有少数人愿意适用,企业又会因为效益问题而不愿进行指导。对这些方面的问题,村民希望政府能在农资成本上加以控制并能在新技术应用上作出指导示范,能更好的体现和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这也让我们感受到基层政府部门在“服务”职能上还有很大的提高的余地。
从“生活富裕”上来说,生活宽裕主要是指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上升,生活条件更加富裕。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而且要扩展到农民享受教育的权利、提高生活质量、适合人居的环境和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显示,80%左右受访者认为,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在与村民的交流中也感受到,大部分村民认为收入提高是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关注近几年的农民生活状况,在生活幸福感上,几乎全部受访者都认为相对于5年前,自己的生活幸福感都都得到了提高,当然在程度上还有所差异。关于农村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方面,种植收入仍然是大部分本村村民的主要收入途径,农民在生活上还是主要依赖人均一亩左右的土地。同样的,大部分的农村家庭的最主要支出还是农资成本的投入。除此之外,教育支出也是许多有高中以上学生的家庭的一大支出。随着国家“两免一补”等优惠政策的实施,小学和初中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费用逐渐降低,但高中尤其是大学的学费还是比较昂贵,已经是所有农村家庭的最大负担甚至是超限负担。另一点,医疗费用也是农村家庭比较大的开支,特别是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不过国家最新实施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而且今年中央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在原有每人每年1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补助,争取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一部分负担,缓解了农村“看病贵”“看病难”的压力,但压力仍然很大。不过许多村民呼吁在医疗费报销程序还应该加以规范上、扩大受保范围以及提高医疗费的报销比例。
“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两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对村民来说,他们最关注、最积极参与的还是自家的生产和经济收入。乡风文明主要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的需求。但以孔庄村为例,村集体财政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村级文化设施的匮乏,村里没有任何图书室,娱乐活动室,也没有村民自发组成的民间团体,甚至连报纸杂志都很少,该村最近一次的剧团演出还是在50年前。在乡风建设上,村民们都忙于生产,在业余时间最主要的两项活动就是看电视和玩纸牌,这就很难组织开展乡村文明建设和组织农民群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市场经济及科技知识,包括最新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利于村民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乡村安全和风气主要还是靠传统伦理和村民间的舆论来监督。在“村容整洁”上,村容整洁主要是指使农村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秩序稳定,村容村貌整洁。要进行村庄的整体统一规划,除了国家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其他部分还是需要农民自己和村集体解决。前提还是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要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差问题,通过村民们的反映,还是主要需解决农村燃料和废弃物的存放问题。关于燃料方面,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还是以麦杆、桔杆、棉花枝等为主,这就在堆放上产生不良影响,难免会出现乱堆乱放的现象,而要在农村推广使用液化气或沼气,就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因此困难还是很大。村集体财政的不足也使很多农村没有固定的废弃物存放点,生产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村容村貌。在农村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建设上,我们认为应站在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高度从农村实际出发,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尽可能的进行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从“管理民主”上看,民主管理,主要是指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 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党员的先进示范作用。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反映出,大部分的村民都非常的关心本村的大事,但总是表现出对村干部的不信任感,究其原因还是是村基层组织在村务、财务上的不透明、不公开。在政策宣传上农村干部也未能让村民们详细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大部分村民没有参与到村内事务的管理中来。在党员示范方面,确实有些党员的觉悟高、思想纯正。但具体上来说,孔庄村有30名党员,其中一半在外打工,这就给村党支部开展党内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生产力低下和生活水平未达到富裕的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还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通过询问及调查问卷我们还了解在孔庄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政策宣传不到位,在村民思想中存在诸多误区。在我们交流过的村民中、大部分都听说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却是不太了解。村镇基层组织也未进行统一的宣传学习,也没有在村庄中进行正规的布告、广播宣传。从我们调查中显示,村民们了解国家时事和最新政策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电视,再者就是在与他人的闲聊中得知,这样难免会曲解一些政策,误导村民,使村民在思想上存在误区。在我们与村民交流中,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多村民都觉得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得扒就房建新房,更甚者由于担心,原本打算建房的都不敢建。对新农村的建成存在着速度和时间上的冒进。
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执行过程中的公正透明度有待加强,管理上缺乏监督,农民的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村民们总是说,政策都是好政策,但在执行上就不行了。一些村民在谈到新农村建设时,第一反映就是“交钱”,而且对村镇干部在公共财政的管理上有很大的不信任,对村里的一些大事如修路,虽然关心但又感到力不从心。但对于这些问题,村民大多不会或不知道通过正常渠道进行诉求,对基层组织的不信任及怕上诉后的报复而不能主动反映情况,村民大多寄希望有更高级的政府人员能够下乡调查实际情况。
2、政府对农村的投入仍然有所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村镇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艰难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我们的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农业效益提高困难,农业生产受阻。 当问到如果国家下拨一笔建设新农村资金,大多数村民都选择兴修水利设施,没有人选择把钱分摊到各户。这说明了农民们在基础生产设施认识到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反映了乡村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所面临的困境。 3、农村公共事业建设还是比较滞后,农村在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农村科技培训还比较落后。村里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主要还是靠“孝“来维持。 乡村的初中小学硬件设施依然落后,教师待遇相对低下,在软件上亦不能与城镇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相比。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大对农民的农业补贴力度,不断提高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使农民能真正的在国家的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中受到大的益处,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从而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它方面的发展。
2、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针对广大农民对技术的渴求但又缺乏对新技术应用的信任感。政府应该做两方面的事:一、组织送科技下乡,近距离的对村民们进行种植和养殖技术的培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及产品附加值。二、对于比较好的确实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新技术,政府要运用其公信力起带头示范作用,打消农民的后顾之忧,做好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增加种植户的安全感。对于农村文化发展落后及乡风建设困难,政策宣传不到位等情况。县乡政府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科技政策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先进思想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尤其是国家最新出台的惠农政策,要让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真正的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他们思想中存在的误区加以纠正。
3、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村两委会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做好带头模范作用。出此之外,要加强乡村的某些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
4、基层政府机关完善政策执行的监督体制,保证农民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需要加强村民的法制意识,让他们了解正当的诉求渠道而不是通过曲折极端的方法形式。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向公众进一步公开他的监督方式。政府人员也应该有定性有规律的进行下乡调研,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拉近与广大农民兄弟的距离,切实感受农村状况,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并能对政策的实施做更好的了解,相应的对下级的政策执行者也是很好的监督。
5、发挥党组织和团组织的组织宣传作用,鼓励号召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广大青年学生能在空余时间下基层下农村调研服务,让科技教育工作者们用自己所学专长为广大农民朋友服务,提高农村的科学文化水平。对于有志青年们,感受农村生活,经受农村锻炼,不仅是对自身意志的考验,也能学会许多实践知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后继人才。
郑州大学马列主义研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