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要求,以课程(群)教学、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改革等为主题开展多元探索,推进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等建设任务,发挥虚拟教研室在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交流教学经验、促进协同发展、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创新、以创新提质量的良好氛围,更好的做好虚拟教研室的组织建设工作,“中原地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虚拟教研室”于7月30日召开启动筹备工作会议,教研室成员30余名线上参加会议。会议由郑州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王利国主持,郑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吴艳利出席会议并宣读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2〕13号),对教研室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希望虚拟教研室做实做强,为中原地区化工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王利国介绍了虚拟教研室成立背景、组织架构(成员单位)。中原地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虚拟教研室是由郑州大学牵头,负责人是郑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中原教学名师侯翠红教授;主要人员结构全部是长期从事化工专业教育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专家老师,包括:(1)郑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一流专业建设的核心成员;(2)中原地区各主要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河南省高校化工与制药类教指委主要成员;(3)产学研合作实习实践基地专家 ;(4)长期合作化工行业学会、协会专家;(5)出版合作单位专家 等全部是长期从事化工专业教育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专家老师。王利国感谢大家的大力支持。
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侯翠红汇报了虚拟教研室的申报过程、建设目标、工作内容及预期成果。将紧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工科建设及“双万计划”为契机,以培养化工领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为己任,建立“智能+”新型教学组织,探索突破时空限制、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教研室组织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搭建教研新平台,构建教研新模式,探索教研新路径;贯通产学研用,创新培养模式,服务河南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加强教师培训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育一批高水平成果,引领中原化工高等教育腾飞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会专家就虚拟教研室的下一步建设以及活动开展等内容展开研讨。教育部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化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任保增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国内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相关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工作以及河南省内化工专业的学科建设情况,他希望各个学校老师充分利用虚拟教研室平台,通过设立“分教研室”,发挥平台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产学研合作,将教育系统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共同努力,提升中原地区化工专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河南省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原工学院校长刘国际教授表示,虚拟教研室是人才培养的基层教学组织,能把虚拟教研室做实做好,将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各个学校能够借助虚拟教研室平台,相互协作,相互交流,分享优秀的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资源,提升化学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工作。
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平顶山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学院、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石化协会、惠生(上海)化工设计院等与会专家也积极发表意见及建议,并表示希望中原地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各位同行,能够参与教研室活动、积极参与协同教学研究、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共享等,共同做好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
王利国作总结发言,希望认真听取各兄弟单位的意见建议,积极开展教研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原则,服务于中原区域化工高质量发展,培养化工相关领域具有创新能力和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主动为我国的创新发展战略服务。
此次筹备工作会议完成虚拟教研室组建,明确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的目标、任务,形成较为清晰的试点建设计划,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共同参与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新时代基层教学组织的新模式,贯通产学研用,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科研水平,推动中原化工高等教育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做好试点建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