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动态>>正文

第三届全国合成气定向催化转化科学与技术会议公告

2023/05/12 发布人:赵笑统 浏览次数:

第三届全国合成气定向催化转化科学与技术会议将于5月13日下午在学院四楼报告厅进行,欢迎广大师生前来旁听。


会议时间:2023年5月13日14:00-18:00

会议地点:郑州大学化工学院四楼学术报告厅

主持人:李兰冬教授 南开大学   赵志坚教授 天津大学


会议日程


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河南研究院

先进功能材料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郑州大学

报告人简介:


赵志坚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天津市能源化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曾获“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9)、侯德榜化工青年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年,排名第五)等荣誉。2022年起担任化工三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的执行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辅助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及新型催化剂的设计。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项。在Nature Nanotechnol.、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发表论文130余篇,撰写专著一章,累计引用10000余次。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Nature Rev. Mater.等文章被遴选为封面重点报道。


章日光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煤化工反应过程中多相催化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新型催化剂分子设计理论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1项。获2020年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Common.、ACS Catal.、Energy Environ. Sci.等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任职《煤炭转化》副主编、《燃料化学学报》青年编委。


张洪波

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南开大学本科,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2012年毕业,硕博连读,师从包信和院士、潘秀莲研究员),曾先后在美国国家实验室(Argonne),宾州州立大学(Penn State),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等科研单位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入职南开材料学院。主要从事纳米催化及催化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在新型纳米催化剂的可控合成、结构设计及在能源小分子定向催化转化等领域取得系列特色研究成果。自攻读博士学位至今在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包括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CS Catal.、J Catal.等。2018年入选天津市“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同年入选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等。


苏晓智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研究员,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担任上海光源中石化XAS实验站负责人,完成E-line硬分支实验站X射线七晶Johann-type高分辨光谱仪的研制等,长期从事新型谱学极端条件实验方法的开发与理论计算,探索物质在复杂多场作用下的电子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近年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上发表了30余篇论文。


曾尚红

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天津大学工业催化专业博士学位。先后于2012~2013年在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和2018~2019在纽约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973前期专项1项,863专项课题1项。参编学术专著1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5次。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ACS Catalysis,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Journal of Catalysis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学术论文70余篇。


康金灿

博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级工程师,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研究领域为碳一化学与能源催化,致力于调控催化反应选择性的研究。发展出碳一分子接力催化新路线,实现合成气(CO/H2)、CO2 高选择性转化制烯烃、芳烃、 乙醇和液体燃料等。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中石化、陕煤、 壳牌、赢创等企业项目。开发的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芳烃技术已进入百/千吨 级中试建设阶段。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Chem、Chem. Soc. Rev.、ACS Catal.、J. Catal.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


吴文龙

2012年师从曾杰教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硕博连读, 博士毕业留校,现任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特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催化剂结构可控合成及其在CO2 加氢中的应用。通过调控催 化剂的晶相、晶面和活性位,构造均一的催化位点,借助准原位/原位手段探究催化剂与CO2 活化转化间的构效关系。迄今为止,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包括Nat. Nanotechnol.、Nat. Energy.、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等。


邱恒山

2009年11月毕业于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并先后在波鸿鲁尔大学和柏林弗里茨-哈伯(Fritz-Haber)研究所进行了两站的博士后研究。2013年5月入职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2018年1月到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工作,入选第十批中组部千人计划-新疆项目。邱恒山长期从事表面化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包括多相催化反应微观机理的表面谱学研究,动态原位表征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催化体系的发展(包括等离子体催化体系、原位电加热催化体系等)。主持基金委面上项目(2项)、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25篇,撰写英文专著章节1章,它引1200余次,授权专利4项。


王恒伟

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物理系,特任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基于原子层沉积技术(ALD)的多相金属催化剂的精准调控和理性设计,通过采用“催化剂ALD精准制备—原位结构表征—催化反应化学—理论计算”研究策略,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理解催化反应机理和实现高效催化,在多相金属催化的选择性氧化、选择性加氢反应以及碳一催化反应中取得系列研究进展。目前,已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共同)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Sci. Adv.、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J. Catal.、J. Energy Chem.、Catal. Today等发表论文9篇,申请催化剂发明专利1项,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基金委青年基金,安徽省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科大同步辐射联合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创新基金等项目资助,曾获得中科院院长优秀奖,中国科大“墨子杰出青年”特资津贴二等资助,微尺度优秀博士后项目资助等学术奖励。

上一条:南开大学王卫超教授学术报告                 下一条:关于举办郑州大学化工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交叉研究中心科研论坛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