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源于郑州工学院(原化工部直属高校)化学工程系,1958年由天津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援建,“化肥之子”许秀成、“脱硫先锋”方文骥等教授执教于此。1970年代设计建设中国高效肥倡导者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创建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2000年新郑大成立,化工学科快速发展,先后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绿色催化与资源材料两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的支撑学科。
凝练学科特色与服务面向。河南是第一农业大省,第五经济与工业大省。根植中原大地,在服务农业同时强化化工、冶金与材料产业服务,形成了化工过程强化与资源利用的学科特色,以刘炯天、何季麟、屈凌波、韩一帆教授为带头人及化工分离与资源加工、工业催化与反应、生物与精细化工、过程强化与节能等4个特色方向的团队。设有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绿色选冶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现有教师103人,其中院士2人,“长江学者”6人,“杰青”1人,“万人计划”1人,国家青年特聘专家1人,中原学者1人。五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共四项,特别是ITO靶材“卡脖子”技术获突破。2020年11月4日李克强总理视察时,勉励我们坚持创新,努力走在全国高校前列。
努力培养一流化工人才。化学工程与工艺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并成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流专业、一流学科与研究型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及教学团队,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推进本硕贯通,推进与中科院过程所等协同人才培养。5年来培养博士45人、硕士348人和学士1157人,获省优秀博硕士论文17篇,各类国家级创新奖23项,70%毕业生服务化工行业,2020年研究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3%。
推进学科上台阶。5年来,学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联合创办《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期刊,截至2020年底h指数15,i10指数16,为中国期刊国际化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颗粒、捕收剂分子及气泡间界面相互作用机制入选Science-2020中国高校科研十大突破性成果推介,在《Angewandte Chemie-Interational Edition》、《AIChE Journal》等化工顶级期刊发表封面文章10余篇。2020年QS排名301-350、软科101-150,2021年US News全球前1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