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第一党支部--徐梦影)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出生在陕西省清涧县的王家堡村,父母均为老实地道的陕西农民,家中兄弟九个,在七岁的时候因家境贫寒被过继到延川县郭家沟村的大伯父家,从此在这个破旧贫寒的窑洞中长大。
《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两部作品概括了路遥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苦难的。七岁时被过继到大伯家,大伯想要他学习自己种地耕田的手艺,但是路遥想上学,就以绝食要挟,后经与大伯父母谈判每月贡献25市斤粮票为交换上学的机会,后在延川县立中学习,但这样每天都吃不饱后在地里随便扒拉野菜和动物吃。这段屈辱和心酸经历给他后半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后在1969年回乡务农,期间干农活,教书,与当时在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的知青习近平总书记同住一个窑洞,两人成为朋友,曾彻夜长谈,谈人生,谈理想,谈情怀,谈国家,期间也认识了同为北京的知青林红相恋,此时是路遥先生创作的开端,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后因发展不同而嫌弃路遥先生的农民身份断交,这对路遥先生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在1973年推选到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在此认识了她的妻子林达,在此期间生活全靠林达接济,包括被褥。好景不长,结婚后,由于初恋带来的影响,和路遥沉迷于创作饥一顿饱一顿,没有生活经济来源,这和追求生活稳定的妻子追求不和,妻子多次提出离婚,但路遥先生由于心疼年幼的女儿不肯签字,后因劳碌多病卧床不起,在离世前三个月时被妻子在病床前逼迫签下离婚协议书。后于1992年11月离世,年仅42岁。一生中饥饿和苦难如影随形,饱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他的一生又是不平凡的,苦难中磨炼出坚韧的意志,在文学上,展示了出众的才华,路遥和他笔下的人物,身处逆境,但奋斗不息,努力打破现状,他用自己的笔鼓励了数以万计的青年投身到改革开放中,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改变命运。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先生在作品中这样说。我想,在一个逐利、物质至上的时代,路遥给予这个世界的,不仅是一部部文学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时代精神。这种精神,从文学创作上讲,是艺术上的殉道精神;从劳动层面上说,是埋头苦干,至死方休的劳作精神!
今年,在这场新冠疫情攻坚战中,许多共产党员身先士卒,置身人民的赤子精神,正如路遥先生书中说的“像土地一样奉献”,对每个党员道德建设和精神境界起到了引导教育的意义。正是有这许许多多红色精神的传承,全国人民才更加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坚不可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不论在哪片“土地”,不论在何种岗位,一个劳动者的价值,就在于奋斗,在于奉献。平凡的人生,普通的劳动,因为奋斗和奉献,才有了不平凡之处,作为共产党员,面对全球五千万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现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到不给国家添麻烦,争取为国家做贡献,早日打赢摆脱病毒之战。在思想上,我们应该让路遥精神得到传承,时刻牢记先辈们的奉献与奋斗精神,不向困难低头,寻找人生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