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特色
本学科立足国际研究发展前沿,聚焦重大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科学问题,构建创新科学技术平台,使学科总体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形成了临床医学、医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交叉、渗透的科研体系,凝练形成了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遗传机制及标志物研究、神经胶质瘤、食管鳞癌等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以斑马鱼和细胞为模型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等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以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汇聚学科科研队伍,形成一支多学科交叉集成的创新团队,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并籍此提高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等水平。
我系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医学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交流,聘请了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王亮终身教授、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医学院谢亚钢终身教授、袁齐教授为郑州大学兼职教授,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许予明教授团队、产前诊断中心孔祥东教授团队)第三附属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李艾帆教授团队)、郑州儿童医院等临床科研团队协作十余年,形成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交叉、渗透的科研体系, 研究领域涵盖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肿瘤等多种疾病。
近年来,我系在缺血性脑卒中、帕金森病、神经胶质瘤和食管鳞癌等学术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建树的工作,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厅科技成果奖3项,SCI收录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2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项。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3项。在我省医学遗传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鲜明的基础临床结合与社会服务特色的学科优势。
研究方向
1.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遗传机制
该研究方向以缺血性脑卒中、帕金森病等疾病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临床标本,从分子、细胞、动物模型,整体等不同层次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探究SNP、microRNA、lncRNA等及疾病关键蛋白和其翻译后修饰的表达差异,全方位阐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分子机制,以期发现和验证分子标志物、激动因子和抑制因子,从而揭示神经疾病的分子遗传机制,及为其早期诊断、药物研发和有效防治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2. 肿瘤的分子遗传机制
该研究方向以胶质瘤和食管鳞癌为研究内容,运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实验动物模型等研究手段,结合临床样本,从分子、细胞以及动物个体水平等多个层次探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蛋白及其作用机制,为肿瘤的发病机理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3.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分子遗传机制
该研究方向以内分泌疾病和代谢性疾病(肥胖和糖尿病)等为研究内容,斑马鱼作为动物模型,在斑马鱼中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相关致病基因,构建遗传学疾病在体模型,结合细胞模型,通过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生物化学等技术手段,研究致病基因的致病机理和分子机制,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科研项目
1. 郑红,ALOX5AP基因启动子区CpG-SNPs与DNA甲基化互作对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81571154,资助金额:57万
2. 贺颖,基于全线粒体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线粒体单倍型对缺血性脑卒中遗传易感性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81671163,资助金额:57万
3. 贺颖,LINC02649调控ICAM4表达影响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炎症损伤的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联合基金,项目编号:U2004114,50万
4. 贾利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602449,15万元
5. 郑皓,CDK16调节食管鳞癌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602449,15万元
6.徐妍,血浆CNS来源外泌体中寡聚磷酸化α-synuclein对PD病程的提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101506,30万元
1. 张驰,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低表达的CAMTA1促进锌转运体ZIP4表达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项目编号:82201478,30万,起止年月:2023.01-2026.12
2. 徐妍,刺激性风味成分对早期帕金森病的嗅觉通路障碍的干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3批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23M733887,8万元
发表论文
1. Liu Y, Shang G, Zhang X, Liu F, Zhang C, Li Z, Jia J, Xu Y, Zhang Z, Yang S, Zhou B, Luan Y, Huang Y, Peng Y, Han T, He Y, Zheng H. CAMTA1 gene affects th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regulating CCND1. Front Cell Neurosci. 2022 Sep 9;16:868291. doi: 10.3389/fncel.2022.868291. IF: 6.147. 中科院1区.
2. Zhang Z, Yang D, Zhou B, Luan Y, Yao Q, Liu Y, Yang S, Jia J, Xu Y, Bie X, Wang Y, Li Z, Li A, Zheng H, He Y. Decrease of MtDNA copy number affects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involves in the pat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ischaemic stroke. J Cell Mol Med. 2022 Aug;26(15):4157-4168. doi: 10.1111/jcmm.17262. IF=5.3,中科院2区
3. Ruan S, Xie J, Wang L, Guo L, Li Y, Fan W, Ji R, Gong Z, Xu Y*, Mao J*, Xie J. Nicotine alleviates MPTP-induced nigrostriatal damage through modulation of JNK and ERK signaling pathways in the mice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Front Pharmacol. 2023 Feb 2;14:1088957. doi: 10.3389/fphar.2023.1088957. IF: 5.6. 中科院2区.
4. Yang S, Jia J, Liu Y, Li Z, Li Z, Zhang Z, Zhou B, Luan Y, Huang Y, Peng Y, Han T, Xu Y, He Y, Zheng H. Genetic variations in ABCA1/G1 associated with plasma lipid levels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Gene. 2022 May 20;823:146343. doi: 10.1016/j.gene.2022.146343. IF=3.913. 中科院2区
5. Cui X, Yao A, Jia L. Starvation insult induces the translocation of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to cytosolic compartments in glioma. Oncol Rep. 2023 Dec;50(6):216. doi: 10.3892/or.2023.8653. IF=4.2,中科院3区
6. Wang K, Shen J, Xu Y. An Update on Peripheral Bloo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s Biomarkers for Parkinson's Disease Diagnosis. Neuroscience. 2022 Nov 23:S0306-4522(22)00573-5. doi: 10.1016/j.neuroscience. IF= 3.708. 中科院3区
7. Zheng H, Xie Z, Zhang X, Mao J, Wang M, Wei S, Fu Y, Zheng H, He Y, Chen H, Xu Y. Investigation of α-Synuclein Species in Plasma Exosomes and the Oligomeric and Phosphorylated α-Synuclein as Potential Peripheral Biomarker of Parkinson's Disease. Neuroscience. 2021 Aug 10;469:79-90. doi: 10.1016/j.neuroscience.2021.06.033. IF=3.59. 中科院3区
8. Luan Y, Yang D, Zhang Z, Bie X, Zhao H, Wang Y, Liu Y, Yang S, Zhou B, Xu Y, Zheng H, He Y. Association Study Between Genetic Variation in Whole Mitochondrial Genome and Ischemic Stroke. J Mol Neurosci. 2021 Oct;71(10):2152-2162. doi: 10.1007/s12031-020-01778-3. Epub 2021 Jan 14. J Mol Neurosci. 2021 Mar 31; IF=3.444. 中科院3区
9. Jia J, Yang S, Huang J, Zheng H, He Y, Wang L. Distinct Extracellular RNA Profiles in Different Plasma Components. Front Genet. 2021 Jun 21;12:564780. doi: 10.3389/fgene.2021.564780. IF=4.59, 中科院3区
科研奖励
1. 贺颖,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河南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 李雪莉,胶质瘤细胞中自噬介导了HMGB1向胞外的分泌,2021年河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贾利云,20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