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访学纪实之四——中德医疗交流

二月日早上八点,访学团成员乘坐城际列车和公交到达Asklipios Harburg Hospital 进行学习。上午主要内容是通过与德国医生刘诗远进行交流,从而对德国的医疗体系有更深的认识。

      本次交流主要从个方面展开,分别是德国医疗运营模式和德国的就医流程及医患关系。

      通过交流访学团成员了解到德国医疗运营模式主要为医疗保险。德国的医院分为私立医院、大学附属医院及教堂医院,绝大部分为公费医疗,而且医药分离。另外即便是难民身份,也有其相应的医疗保险,而在面对“无身份”群体时,医院方面也会优先给予其治疗并报销其费用,从而确保每一个生命受到威胁的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治。

     另外还了解到在德国,程度较轻病人的就诊主要在家庭医生那里完成,若病情较为严重,则家庭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出医院病单,病人凭此前往医院就诊。选择家庭医生为较快就医的方式,如果选择前往医院门诊,则会消耗较多的时间。德国的医患关系较为良好,在国内发生的一些诸如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暴力冲突在德国鲜少发生。

      经过刘大夫的耐心讲解后,感受最深的便是在德国,医生更程度上只需要在医院完成自己相应的诊疗任务即可,并且由于医药分离,医生不需要牵涉入其他方面的纠葛。而医院通过各种方式,切实地保护医生的权利,并努力将其与病人的关系保持在一个安全的距离。而且,德国大城市与乡村医生工资持平,也减少了德国医疗不均衡的情况。

      通过交流访学团深刻感受到,中德不同的国情会催生出不同的医疗体系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虽然访学团成员现在只是学生,但通过与刘医生的交流,引发了同学们对于医药分离和分级诊疗这些制度的深思,今后访学团成员将为祖国的医疗体系带来新鲜的血液携着所知所学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