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郑州大学医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77级校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郑州大学83级校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盛典教授为广大师生做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纳米酶的发现及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报 告 人:阎锡蕴教授
报告题目:促进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IL-21靶向免疫治疗策略
报 告 人:王盛典教授
报告时间:2019年3月15日(周五)上午10:00-11:30
报告地点:新校区行政楼第二学术报告厅
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报告人简介:
阎锡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77-1983:河南医学院(现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1983-1989: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9-1993: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1993-1997:美国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1997-2002:入选中科院“<>计划”;2002-至今: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发现纳米酶的工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2012年纳米酶的应用研究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亚洲生物物理联盟主席;2017年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18年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2019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纳米酶 (Nanozyme)是一类蕴含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在纳米尺度表现出只有天然酶才有的催化特性。例如,能够在生理条件下高效催化酶的底物,产生与天然酶相同的反应产物和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更重要的是,纳米酶具有催化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稳定性好的优点,不仅能够用于工业和环境治理,还可作为天然酶的替代物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纳米酶的发现是我国多学科交叉写作的典范,自2007年首次报道以来全球已有26个国家的220多个实验室从事纳米酶研究,先后又发现了100余种纳米酶,其应用研究也拓展到了生物、医学、农业、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
王盛典,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1998年获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到美国Mayo Clinic陈列平教授实验室做博士后,2004年入选中科院“<>计划”,受聘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和肿瘤免疫治疗。
抗PD-1/PD-L1抗体对转移或常规治疗无效的晚期肿瘤治疗取得巨大成功,但是,抗PD-1/PD-L1抗体对大多数晚期肿瘤的治疗有效率只有20%左右。因此,如何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是肿瘤治疗研究和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肿瘤免疫治疗效应主要由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介导。抗PD-1/PD-L1抗体肿瘤治疗的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肿瘤特异性T细胞上PD-1与PD-L1结合,恢复T细胞的肿瘤杀伤活性。但是,T细胞的自身特性也是决定肿瘤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大量研究证据表明:T细胞的自我复制更新能力和分化状态,是T细胞抗肿瘤活性的重要决定因素。干性记忆T细胞是体内抗肿瘤活性最强的T细胞。新近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21(IL-21)可以诱导抗原激活的CD8+T细胞向干性记忆T细胞分化。王盛典教授研究团队建立了IL-21靶向肿瘤或肿瘤特性T细胞的治疗策略,促进记忆性T细胞形成,显著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