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学科
0710生物学、0831生物医学工程、0836生物工程、0860生物与医药、0906兽医学、1001基础医学、1002临床医学、1003口腔医学、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06中西医结合、1007药学、1009特种医学、1012法医学、1053公共卫生、1058医学技术、
1405智能科学与技术、1406纳米科学与工程
招聘岗位
(一)学科特聘教授
设置学科首席教授、学科方向带头人、学科骨干和拔尖人才4个类型。
总体岗位要求
1. 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 身体健康,具备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3. 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及学术水平相当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均可申报;
4. 拔尖人才申报人年龄要求: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申报人原则上不超过36周岁;
5. 业绩突出的博士后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拔尖人才岗位。
支持政策
1. 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及福利待遇,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平台建设费;
2. 协助组建卓越的科研团队、搭建与国际接轨的事业发展平台;
3. 提供安家费,享受学校公寓房政策;
4. 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入托,符合条件的学科特聘教授还可安置配偶工作;
5. 依托学校申报并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的,可享受国家资助、河南省资助(1:1匹配国家支持经费额度)、学校经费叠加支持。
学科骨干岗位支持政策
1. 国家事业编,教授职称;
2. 岗位年薪50-70万元(海优70万+);
3. 学校缴纳社保、公积金等约10万元/年;
4. 充足的科研支持经费,其中科研启动经费最高可达900万元(含国家、河南省配套),学校为海优额外提供科研平台建设经费不低于700万元;
5. 生活补贴不低于200万元(含国家、河南省配套),享受学校公寓房政策;
6. 额外为海优(首个聘期)提供博士生招生指标3个;
7. 协助组建科研团队,团队进人指标不受校内二级单位引进指标限制;
8. 支持不限额招收博士后,基本人员经费由学校全额保障。
9. 可为海优配偶安置工作,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入托。
拔尖人才岗位支持政策
1. 国家事业编;
2. 岗位年薪40万元+;
3. 学校缴纳社保、公积金等约6万元/年;
4. 科研配套: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不少于100万元;
5. 安家费50万元(税前);
6. 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河南省相关人才项目。
(二)青年教师
总体岗位要求
1. 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年龄原则上在35周岁以下;
3. 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系统的科研训练;
4. 择业期内的博士毕业生及博士后;
5. 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6. 应聘者应满足相应的岗位业绩条件。
初聘教授岗位支持政策
1. 国家事业编;
2. 年薪35万元(税前);
3. 安家费30万元(税前);
4. 学校缴纳社保、公积金等约6万/年;
5. 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30万元。
初聘副教授岗位支持政策
1. 国家事业编;
2. 年薪25万元(税前);
3. 安家费20万元(税前);
4. 学校缴纳社保、公积金等约6万/年;
5. 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20万元。
助理教授岗位支持政策
1. 国家事业编;
2. 年薪18万元(税前);
3. 安家费12万元(税前);
4. 学校缴纳社保、公积金等约6万/年;
5. 科研项目费:自然科学类12万元。
(三)博士后
总体岗位要求
1. 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年龄原则上在32周岁以下;
3. 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系统的科研训练;
4. 择业期内的博士毕业生;
5. 身体健康,能够满足科研、教学工作的需要;
6. 满足合作导师和科研团队提出的具体业务条件和要求。
支持政策
1. 执行工资+科研绩效+国家河南省拨款叠加发放;
2. 执行专业技术九级工资;
3. 科研绩效分为Ⅰ、Ⅱ、Ⅲ三个档次,Ⅰ档为税前20万元/年,Ⅱ档为税前10万元/年,Ⅲ档为税前6万元/年;
4. 国家博新A类28万元、B类18万元、C类12万元三档发放,中原青年博新创新人才20万/年;
5. 博士后专项科研项目经费:自然科学类4万元;
6. 合作导师和二级用人单位还可根据求是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工作量补发绩效奖励,与学校待遇叠加;
7. 提供博士后公寓,发放租房补贴。
应聘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371-67781959
邮箱:jcyxy@zzu.edu.cn/ rczpjcy@zzu.edu.cn
学校简介
郑州大学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多学科交叉发展、多元文化交融共生,传承和发扬 “求是 担当”的校训、“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校风,积极服务华夏文明传承创新,为中部地区崛起贡献力量。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3万余人、研究生2.7万余人,以及来自全球83个国家的留学生2100余人。
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有3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3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有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5个ESI全球前1‰学科,18个ESI全球前1%学科;ESI全球排名216位、国内高校排名23位;QS世界大学排名511位,国内高校排名36位;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213位、国内高校排名27位。
现有两院院士、学部委员24人;国家各类人才计划(项目)入选者达到133人次,教授905人,形成了以院士和学术大师为引领、优秀青年人才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先进实验设施和科研平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现有1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牵头建设10家省实验室、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拥有10个教育部科研平台,以及8个部委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布局建设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拥有理论峰值计算能力100PFlops,存储容量100PB的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以及汇聚了一大批尖端实验仪器的现代分析与基因测序中心。
何季麟院士主持完成的“平板显示用高性能ITO靶材关键技术及工程化”项目突破性解决了“卡脖子”技术难题,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常俊标院士研发的我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全球专利的1.1类治疗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特效药——阿兹夫定获批上市;申长雨院士团队持续18年成功研制了神舟系列航天员头盔面窗,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化学学院开发的“苯制环己烯”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推动化学工业工程基础材料国产化。
面向未来,郑州大学全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着力构建重大平台和一流人才支撑的大学创新体系,建设一流学科,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培养一流人才。热忱欢迎全球英才加盟郑大,共建一流!
学院简介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1952年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1984年河南医学院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基础部更名为基础医学院。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成立了新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为郑州大学的医学教育大平台,下设10个系、1个基础医学实验中心,1个拔尖人才培养办公室,1个医学融合创新中心,4个科级办公室。
学院是国务院恢复学位制后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5个二级学科和2个自主设立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6个二级学科和4个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特色学科1个。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序列。学院也是河南省首家博士后流动站单位。
基础医学院现有中科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优青(海外)基金获得者1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4人,河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河南省黄河友谊奖获得者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8人,河南省“中原领军人才”3人,河南省“中原英才”2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郑州大学学科特聘教授12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
学院将继续秉持“求是担当”的大学使命,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学科建设为基、人才梯队建设为本,进一步夯实基础、砥砺奋进,推进基础医学教育的发展,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学科,开创全新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