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旋毛虫蛋白分子改善结肠炎

日,我院王中全教授和崔晶教授课题组从寄生虫源蛋白分子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视角,对旋毛虫蛋白分子调节炎性肠病(IBD)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为虫源分子作为新型生物制剂用于治疗和预防炎性疾病的临床应用鉴定了理论基础。成果以Trichinella-derived protein ameliorates colitis by altering the gut microbiome and improving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医学领域的Top期刊《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本文的第一作者是龙绍蓉老师,通讯作者是崔晶教授。

蠕虫或其来源的分子具有治疗IBD的潜在功能;然而,它们调节炎症的机制仍不清楚。该研究选取旋毛虫肠道期成虫来源的蛋白分子(rTsSPI),分析其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影响。结果显示rTsSPI可诱导Th2型免疫反应和M2巨噬细胞极化,上调调节性细胞因子IL-10,同时下调炎症因子TNF-α的产生和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减轻小鼠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损伤。进一步研究发现,rTsSPI可维持肠上皮连接黏附分子的水平和增加产短链脂肪酸的肠道菌群(如双歧杆菌属和Ruminclostridium 5)的丰度。这些结果阐明了rTsSPI对结肠炎的作用及机制,为IBD的治疗提供一种前途的新型生物制剂。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是医学大类的Top期刊,主要发表与免疫学和药理学交叉领域相关的原创研究论文,对推动所在领域的发展和知识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172300)、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LHGJ20200372)和河南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22300420337)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67576923016478?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