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具有河南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工作新模式,郑州大学樊红敏教授团队与郑州市委社治委开展了深度合作,参与了郑州市社区建设智库咨询和服务工作。近日,樊红敏教授在《中国社区报》就“河南省郑州市构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壮大基层治理骨干力量”发表评论文章。提升了郑州大学智库研究质量和影响力。
中国社区报2024年4月19日 第4版
着力解决基层治理“人”的问题
樊红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解决基层治理“人”的问题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
解决基层治理“人”的问题,关键是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河南省郑州市抓实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打通“社区工作者—社区‘两委’委员—社区副职—社区正职”全链条晋升渠道,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可优先选拔进街道领导班子,打通了社区工作者与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通道。成立“金牌社区书记工作室”,发挥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的示范引领作用,让社区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干部愿意、乐意在基层创业奉献,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社区工作者搭建舞台、营造环境。
解决基层治理“人”的问题,前提在于为社区工作者蓄力赋能。社区工作者是基层社区治理的核心要素。郑州市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全面成长机制,采用提质阶梯轮训、培养“全科”人才、深化导师帮带、开展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形成了系统化、立体化的培训体系。郑州市统一选派4661名年轻干部进社区历练,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郑州市采取务实措施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关爱力度,政治上关心,加大在社区工作者中推选“两代表一委员”的力度;工作上支持,大力宣传社区工作者先进典型,将激励保障与社区工作者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时间、精力为居民群众服务。
解决基层治理“人”的问题,重点在制度化管理。郑州市着力探索构建符合社区工作者工作特点的职业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人员范围、人员配置、管理制度、考核评价、能力提升、薪酬待遇、上升通道等各个环节,构建了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的“工作链条”,明确其职业前景和职业预期,为社区工作者建立一个相对稳定、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职业平台。同时,加强社区工作者日常化管理:完善统招统聘、考核奖惩、队伍管理、后备力量培育制度体系,做到选配有制度、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让社区工作者进得优、留得住、有奔头,以制度化建设推动队伍履职增效,实现基层治理从“有人”到“有为”。
(作者系郑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