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2024-12
王中杰:基于时间域的青少年自杀行为混合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
王中杰副教授主持的课题《基于时间域的青少年自杀行为混合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4SBH116),获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立项,学科方向为社会学。全球每年约有80 万人死于自杀,我国青少年非正常死亡原因中,自杀位列第二。如何降低青少年自杀风险,预防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构成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自杀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复杂的、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更广阔、更细致、更深入的视角,借助于现代... -
19
2024-11
樊倩倩:少年积极与消极敬畏情绪的亲社会效应及其注意加工
樊倩倩主持的课题“青少年积极与消极敬畏情绪的亲社会效应及其注意加工机制”获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立项,申报学科为心理学。课题简介:青少年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关键期。亲社会行为可以提升学业表现、自尊、幸福感与社会适应。培养亲社会行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可以帮助青少年减少日常压力对心理健康和情绪的负性影响,并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感,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
11
2024-11
元璠璠等:西方制裁背景下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
本文发表于《比较教育研究》2024年第3期。论文简介: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高等教育因西方国家的隐性制裁而面临发展危机。欧洲组织终止俄罗斯在博洛尼亚进程中的代表权,停止与俄罗斯高校的合作,禁止向俄罗斯高校提供财政支持;欧美世界大学排名机构停止对俄罗斯高校的宣传,欧美主导的数据库关闭俄罗斯高校访问通道,欧美企业停止向俄罗斯科教机构供应高精设备。俄罗斯高等教育面临退出博洛尼亚进程、学生国际流动受限、高校国际宣... -
11
2024-11
侯洁: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道德敏感性的测评与培育研究
课题简介:道德敏感性是一种模糊情境下识别道德问题的能力,即敏锐认识到“这是个道德问题”。作为道德行为发生的逻辑起点,个体只有意识到情境中蕴含的道德重要性才能激活道德判断,进而做出负责任的道德决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愈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其潜在的伦理风险特别需要人们警惕。AI 算法一定程度上模糊道德发生的真实情境,弱化生生、师生间有温度的... -
11
2024-11
王晓生:高质量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研究
【课题简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强科学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强国建设的奠基工程,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推动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具有关键支撑作用。小学科学教育是整个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链条的最前端,是青少年树立科学信念、培养科学兴趣、保持好奇心、增强科学学习动机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开展高质量的小学科学教育首先要... -
11
2024-11
刘莹:中西部地区农村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刘莹主持的课题“中西部地区农村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路径研究”(BIA240127)获2024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项目立项,方向为“高等教育学”。课题简介: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共同富裕”“坚持就业优先,提升就业质量”的战略背景下,构建中西部地区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因素,促进其高质量就业,进而缩小教育公平的阶层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 -
05
2024-11
张平平:家校社协同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优化路径研究
张平平博士主持的课题“家校社协同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DTA240390)获得2024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立项,学科方向为“工程教育与科学教育”。该课题聚焦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含协同主体、协同领域、协同样态),遵循“阐释理论机理→调研现状问题→凝练域外经验→提出路径策略”的思路,计划依次开展家校社协同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协同之因”、“协同之症”、“协同之... -
30
2024-10
王琼:青少年自杀风险多模态智能识别模型构建及干预研究
王琼副教授的课题《青少年自杀风险多模态智能识别模型构建及干预研究》荣获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国家一般”项目立项,申报学科为社会学。王琼副教授,男,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教学标兵,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高校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河南省教育科学专家库专家、河南省经济战略学会智库专家、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心理师(X-21-792)。现任郑州大学教... -
29
2024-10
杨光钦等:儿童发展视角的多维反思
儿童发展视角是一种以儿童为教育主体、重儿童发展质量与过程的视角,这一观点得到当前教育界普遍认同。然而,遵从儿童发展视角的教育实践并不一定就是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同一视角下仍然可以有不同的观照角度,所以学界有必要对儿童发展视角本身进行反思。就儿童发展视角的主体维度来说,教师是从儿童群体还是从儿童个体的角度看儿童主体;就其质量维度来说,教师是从“量”和“人才”的角度还是从“质”和“意义”的角... -
09
2024-05
《中国社区报》刊登教育学院院长樊红敏教授评论文章:着力解决基层治理“人”的问题
为探索具有河南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工作新模式,郑州大学樊红敏教授团队与郑州市委社治委开展了深度合作,参与了郑州市社区建设智库咨询和服务工作。近日,樊红敏教授在《中国社区报》就“河南省郑州市构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壮大基层治理骨干力量”发表评论文章。提升了郑州大学智库研究质量和影响力。中国社区报2024年4月19日 第4版着力解决基层治理“人”的问题樊红敏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
共10条 首页上页1下页尾页